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熊禾的《游武夷山》
全文:
我來武夷山,遠意起千古。
嘗疑混沌開,疏鑿未經禹。
峽山猶古梁,洪濤莽回互。
行舟留大壑,營巢余斷樹。
垠崖波濤痕,隱隱皆可睹。
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猶廣土。
六合皆涌沸,一枝豈寧處。
嘗言十三君,隱隱避秦侶。
一日厭塵寰,泠然遂高舉。
上山娛賓雲,下山滿豺虎。
神仙可渺茫,虹橋想虛語。
桃源亦其類,好事自誇詡。
風氣日已開,蛇斷出真主。
遂令閩山陬,盡入職方宇。
漢志名始彰,祠堂用魚脯。
流傳世代久,琳宮粲衣羽。
至今此名山,號為神仙府。
恭惟我遯翁,辭闢厥功溥。
於焉卜精廬,溪山九曲五。
圖書盡在是,斯地儼鄒魯。
我以負笈生,來茲有年數。
自慚仁智心,未睹高深趣。
斯游亦何意,會心覬真遇。
侃侃平生友,惠然肯來顧。
攜手敦夙好,抗志企遐慕。
招我山中游,茲游適予素。
巍巍大隱屏,屹屹天一柱。
前瞻晚對亭,考槃固其所。
何當同心人,相與薙榛莽。
長松期歲寒,修竹倚日莫。
我自愛此山,躊躇不忍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君
(1).指 春秋 時 魯國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國君。《左傳·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明 楊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無衣帛之妾、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左氏 侈然稱之。”
(2).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竇武 、 劉淑 、 陳蕃 。《後漢書·黨錮傳序》:“ 竇武 、 劉淑 、 陳蕃 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蔡伯喈 評之曰: 陳仲舉 彊於犯上, 李元禮 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 仲舉 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時論其( 嚴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間。”
(3).三個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東漢 陳寔 及其子 陳紀 、 陳諶 。《後漢書·陳紀傳》:“弟 諶 ,字 季方 ,與 紀 齊德同行,父子並著高名,時號三君。” 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公( 韋嗣立 )考侍中,為國元輔,兄 承慶 ,當代齊名。鹹以令德,繼和金鼎; 扶陽 二相, 陳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東林黨的 趙南星 、 鄒元標 和 顧憲成 。見《明史·趙南星傳》。
(5).指三茅君。 唐 陸龜蒙 《閒居雜題·飲岩泉》詩:“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買 桐江 一朵山。”詳“ 三茅君 ”。
隱隱
(1) 不分明的樣子
隱隱的雷聲
(2) 微弱的
感到隱隱作痛
(3) 形容車聲
隱隱何甸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強*暴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
熊禾名句,游武夷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