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佚名的《水調歌頭》
全文:
躡足半天下,作意賦歸歟。
燕申經始不日,胸次出規模。
千古神峰擁護,萬古橫江繚繞,佳致足方壺。
一飲一詞美,還得似君無。
十步樓、五步閣,恣安居。
薰蒸和氣,襲人盎盎覺春如。
況是莊椿不老,那更徐雞並秀,父子看名俱。
駟馬高車蓋,不減漢之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薰蒸
(1).煙燻氣蒸。《參同契》卷上:“若能練己,則真氣薰蒸遍於一身。”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余偶見一醫僧解犀……以極薄紙裹置於懷中,近肉,以人氣蒸之,候氣薰蒸浹洽,乘熱投臼中急擣,應手如粉。因知人氣之能粉犀也。” 明 何孟春 《餘冬序錄摘鈔》卷二:“鉛氣有毒……業久之家,長幼為毒薰蒸,多萎黃,旋致風攣癱軟之疾,不得其壽而斃。”
(2).薰陶。 宋 司馬光 《上謹習疏》:“上行下效謂之風,薰蒸漸漬謂之化。” 明 張居正 《與中丞孫淮海書》:“今惟積此真意,漸次薰蒸,假以一二年,庶可少變。” 清 戴名世 《<禹貢錐指>序》:“會今天子聰明神聖,四海之內薰蒸浸漬,莫不彈冠振衿輻輳而出。”
(3).猶蒸騰。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啊!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慾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同人們距離太遠,早已不能理解人們的情緒了。”
和氣
態度平順溫和
待人和氣
襲人
侵襲到人;薰人。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獨有 南山 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端溪龍香硯》:“硯深紫色,古斗樣,每貯水磨濡久之,則香氣襲人,如龍腦者。”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於翰林院後堂東 寶善亭 內發出 宋 版《文選》一部,紙墨精好,古香襲人。”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這第一要怪我的近視眼,第二要怪那襲人的暮色。”
盎盎
洋溢貌;充盈貌。《韓詩外傳》卷二:“得堯之顙, 舜 之目, 禹 之頸, 皋陶 之喙,從前視之,盎盎乎似有王者。” 唐 杜牧 《<李賀集>序》:“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 宋 蘇軾 《新釀桂酒》詩:“擣香篩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帶雨渾。” 清 趙翼 《陳繩武寓齋宴集》詩:“春情盎盎夜迢迢,占盡煙花 廿四 橋。”
佚名名句,水調歌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