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混一後賦原文
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雲。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
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
花月流連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龍蛇一屈一還伸。
未信喪斯文。
復上古淳風,先王大典,不貴經綸。
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
鼓舞五華鸑鷟,謳歌一角麒麟。
詩詞問答
問:木蘭花慢 混一後賦的作者是誰?答:劉秉忠
問:木蘭花慢 混一後賦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木蘭花慢 混一後賦是什麼體裁?答: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眼望著廣闊遠大的天地,回想起君臣的遇合猶如變幻的風雲。想當年漢唐帝業初成的時侯,萬物欣欣向榮大地溫暖如春。當東風吹遍原野新朝建立的時候,花紅葉綠顯本性,人情歡憂各紛紛。為風花雪月而流連的成醉客,對局勢保持清醒頭腦的是醒人。
龍和蛇蟄居而起,屈而復伸,料想新王朝不會輕視禮教喪斯文。應當恢復上古時代淳樸的社會風俗,繼承古代帝王的典章制度,治理國家如同理清亂麻需要費精神。老天爺何時揮手下令倒銀河,洗淨凡世的喧鬧、戰爭和灰塵。到那時,華麗的鸑鷟鳥將出來跳舞,吉祥的麒麟也會謳歌人世間的太平。
注釋
木蘭花慢:詞牌名。雙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平韻,下片七平韻。
混一:指元朝統一全國。
乾(qián)坤(kūn)浩蕩:天地廣闊遠大。
乾坤:《周易》中的兩個卦名,指陰陽兩種對立勢力。陽性的勢力叫做乾,乾之象為天;陰性的勢力叫做坤,坤之象為地。《易傳》認為乾的作用在使萬物發生,坤的作用在使萬物成長。引申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稱。
際會:封建時代稱君臣遇合,得以行道,為風雲際會。
風云:多用以比喻人的際遇。
漢鼎(dǐng)初成,唐基始建:比喻元朝建國開基,統一天下。鼎:封建時代太廟內放有九鼎,鼎代表宗廟社稷。
憔(qiáo)悴(cuì):黃瘦,瘦損。
醒人:由屈原《漁父》“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脫化而來,指對局勢保持清醒頭腦、志向深遠的政治家。
龍蛇:龍和蛇,詞中比喻非常之人。
屈伸:指能根據政治清明與否決定出仕或退隱。
斯文:指禮樂制度,也指文人或儒者。
淳(chún)風:淳樸的社會風俗。
先王:指遠古時期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聖賢君王。
經綸(lún):原指整理絲綢,詞中指處理國家大事。
天君:詞中指皇帝。
囂(xiāo)塵:污濁的泥土,也用來指塵世間。
鸑(yuè)鷟(zhuó):水鳥名,古代傳說是祥瑞之鳥。
謳(ōu)歌:歌頌,讚美。
麒(qí)麟(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太平盛世才出現,是吉祥之獸。
詩文賞析
[內容評析]「望乾坤浩蕩」三句說乾坤浩蕩,天地壯闊,際遇得時,便趕上了好機會。此指作者自己與元世祖君臣相得,久受重用,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想漢鼎初成」三句把元朝與漢、唐相比,說元代建國開業,統一天下,就像春天的生物,花木繁茂,生機勃勃。「東風」三句緊承上句「春」字,比喻元朝統一後的欣欣向榮。其中「但無言,紅綠自紛紛」化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既以百花盛開比喻統一的興旺氣象,又暗示天下歸心,正如在桃李花開,紅綠紛呈的時候,不必召喚,而人們自然被它吸引。「花月」二句意思是大元踐祚肇始,一些人只知道歌舞昇平,流連風月,沉醉花酒;而一些人頭腦清醒,深感江山得來不易,鞏固更難,因此憂心憔悴。「醉客」,「醒人」皆由屈原〈漁父〉「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變化而來。
「龍蛇」二句表明自己經天緯地,整頓綱紀的雄心壯志。「龍蛇一屈一還伸」,本來比喻人生有窮有達,這裡是偏義,重心在伸,說明自己仕途得意,正在施展抱負的時候。「未信喪斯文」,不信經過戰亂便禮教鬆弛、綱紀敗壞。「復上古」三句是說要恢復遠古淳樸的世風,歷代重要的法典,以使治理國家輕而易舉。「天君」三句想像天神將銀河的水傾倒,洗盡了世間的一切污濁。「鼓舞」二句由上句「幾時」直貫下來,表達作者對於天下太平,偃武修文,教化興行的渴望。古代認為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就會有珍異之物出現,作為祥瑞的感應。如詞中所說的五彩鳳凰以及一隻角的麒麟。
這是一首歌頌元朝統一的作品,但它並非純粹的歌功頌德,而是更多地表達了詩人在政治上的抱負和重視禮樂教化的期望。詞的開頭,氣象萬千,詞的中間,變化錯落,歇拍後一氣呵成。整首詞氣勢雄健,堪稱佳構。
[難詞注釋]①混一:統一,指元蒙貴族集團統一天下。②漢鼎,漢代的基業。唐基:唐代的基業。鼎,一種三足兩耳的容具。一般把鼎作為王位、帝業的代稱。③經綸:原指編織絲物,引申為經營治理國家大事。④天君:天公、天神。倒銀河,直下洗囂塵:傾倒銀河水,洗盡世間一切污濁。囂塵,虛浮的塵土。⑤五華:五彩。鸑鷟:就是鳳凰。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名。鳳凰和麒麟在古代多作為吉祥的象徵。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四十》
-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雲。
- 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荀子·不苟》
-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 青山飛起不壓物,野水流來欲濕人牛殳《琵琶行》
- 學之乃知,不問不識。王充《論衡·卷二十六·實知篇》
- 能令暫開霽,過是吾無求。
-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