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姚崇的《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
全文:
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
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
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
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參考注釋
二室
指中嶽 嵩山 的 太室 、 少室 二山。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二:“閉門二 室 下,隱居十年餘。” 宋 王曾 《中嶽中天崇聖帝碑》:“二 室 天開,風雲之所蓄。” 明 袁宏道 《別江郎》詩:“何不從我游,扁舟訪二 室 ?” 錢伯誠 箋校:“二 室 指 太室 、 少室 二山。”
三塗
(1).山名。在 河南 嵩縣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稱 崖口 ,又稱 水門 。《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 四岳 三塗 ,實不一姓;金城湯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語。《百喻經·夫婦食餅共為要喻》:“墜墮三塗,都不怖畏。”《新唐書·傅奕傳》:“ 西域 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嚇愚欺庸。” 明 張居正 《答宣大巡撫言虜求佛經》:“示之以三塗六道之苦,誘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蔣士銓 《臨川夢·譜夢》:“情將萬物羈,情把三塗繫,《小雅》《離騷》結就情天地。”
同“ 三途 ”。《西遊記》第十一回:“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蒙誘愚蠢。”
光地
白地,裸露無物的地面。《水滸傳》第三五回:“山上都收拾的停當,裝上車子,放起火來,把山寨燒做光地。”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傳席撒帳》:“新婦入門不踏光地,必傳席始行。”
揆日
(1).測量日影。古多以之定營造方位。語出《詩·鄘風·定之方中》:“揆之以日,作於 楚 室。” 朱熹 集傳:“樹八尺之臬,而度其出入之景,以定東西。又參日中之景,以定南北也。”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八:“是以望景揆日,盈數可期;撫臆論心,有時而謬。”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因百姓之有餘,間天下之無事,庀徒揆日,各有司存。”《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卷十五引《蜀異記·南康祿食》:“公覺,駭汗久之,乃躬詣 雲林 ,炷香禱福,命工揆日修崇,作南宮閣四十。”
(2).指選擇的時日。 宋 王安石 《謝夏噩察推啟》:“方且揆日,以時造門。”
天中
(1).天的中央。 漢 王充 《論衡·談天》:“極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極之南。”《晉書·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也。故運乎天中,而臨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也。”
(2).猶中天,天半。《藝文類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師突厥寺碑》:“應現十方,分身百佛,上極天中,下窮地際。”
(3).謂鼻之所在。《三國志·魏志·管輅傳》:“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 裴松之 註:“相書謂鼻之所在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參閱《雲笈七籤》卷十一。
姚崇名句,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