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崇禧觀瞻禮作》
全文:
崇禧真是荷崇禧,恰憶戊申瞻禮時。
一逆已聞解京信,次凶尚吁就俘馳。
天庥頻疊何修遇,心感旰宵勵悚寅。
莫不照臨莫不佑,敢同橫議謂多祠。
參考注釋
不照
(1).不明了。《東觀漢記·明帝紀》:“博觀羣書,以助術學,無所不照。”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語助用不字例》:“《卷阿》篇:‘矢詩不多’,傳曰:‘不多,多也。’凡若此類,傳義已明且晳矣。乃 毛公 亦偶有不照者,如《思齊》篇:‘肆戎疾不殄’,不,語詞也。傳曰,‘大疾害人者,不絶之而自絶也’,則以‘不’為實字矣。”
(2).方言。要不是。 孫芋 《婦女代表》:“唉!不照會寫會看了,她哪來的這么大的膽子?”
莫不
沒有一個不;無不
聽到這個訊息,全校師生莫不為之失聲痛哭
橫議
(1).恣意議論。《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南朝 齊 王融 《策秀才文第二問》:“若閒冗畢棄,則橫議無已;冕笏不澄,則坐談彌積。” 宋 司馬光 《稷下賦》:“相與奮髯橫議,投袂高談,下論 孔 墨 ,上述 羲 炎 。” 郭沫若 《斷斷集·屈原時代》:“應運而起的‘執命’的‘陪臣’與‘橫議’的‘處士’,不外是皂輿之流之高級者或地主化了的皂輿。”
(2).物議,非難。《梁書·武帝紀中》:“可於公車府謗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山阿欲有橫議,投謗木函。”《隋書·李德林傳》:“蒙示議文,扶病省覽,荒情迷識,暫得發蒙。當世君子,必無橫議,唯應閣筆贊成而已。” 宋 岳飛 《奏乞以恩例補張所男宗本文資狀》:“若 張所 實先意 兩河 ,而身未北渡,已遭橫議。”
乾隆名句,崇禧觀瞻禮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