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宣化得雨誌喜》
全文:
去歲臨元塞,迴鑾駐赤城。
延緣咨物土,關切廑農氓。
數郡均需澤,當春已誤耕。
太倉雖散粟,窮巷必呼庚。
扈吏頻頻敕,雞書屢屢行。
復聞冬雪短,安得麥秋成。
縱處清嚴境,如聆嘆息聲。
憂民緣本性,祈歲自衷情。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
曾無遲日待,早接報章呈。
焦壤沾優渥,良苗勃發榮。
山田青乍遍,溪畝綠應盈。
此喜真堪喜,豐亨乃大亨。
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
更慮三時遠,寧容肆志萌。
樂憂先後際,較量實難平。
參考注釋
更慮
改變主意。《商君書·農戰》:“親戚交遊合,則更慮矣。”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正*法;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肆志
快意;隨心;縱情。《莊子·繕性》:“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後漢書·馮衍傳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南史·傅縡傳》:“ 循 頗好士,廣集墳籍, 縡 肆志尋閲,因博通羣書。” 宋 蘇轍 《歷代論三·孫仲謀》:“ 恪 ( 諸葛恪 )乘其用兵勞民之後,繼起大役,兵折於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復肆志於僚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酒酣耳熱,臨風浩歌,亦人生肆志之一端也。”
乾隆名句,聞宣化得雨誌喜名句
名句推薦
日落水雲里,悠悠心自傷
鄒紹先《琴曲歌辭。湘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