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宣化得雨誌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聞宣化得雨誌喜原文

去歲臨元塞,迴鑾駐赤城。

延緣咨物土,關切廑農氓。

數郡均需澤,當春已誤耕。

太倉雖散粟,窮巷必呼庚。

扈吏頻頻敕,雞書屢屢行。

復聞冬雪短,安得麥秋成。

縱處清嚴境,如聆嘆息聲。

憂民緣本性,祈歲自衷情。

近者天恩沛,因之蜀望生。

曾無遲日待,早接報章呈。

焦壤沾優渥,良苗勃發榮。

山田青乍遍,溪畝綠應盈。

此喜真堪喜,豐亨乃大亨。

有耕方冀穫,既雨亦宜晴。

更慮三時遠,寧容肆志萌。

樂憂先後際,較量實難平。

詩詞問答

問:聞宣化得雨誌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聞宣化得雨誌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聞宣化得雨誌喜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去歲

去年

迴鑾

君王出巡後還宮

赤城

(1).指帝王宮城,因城牆紅色,故稱。 唐 王勃 《臨高台》詩:“赤城映朝日,緑樹搖春風。”

(2).山名。多以稱土石色赤而狀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縣 北,為 天台山 南門。《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赤城 霞舉而建標。” 李善 註:“ 支遁 《天台山銘序》曰:‘往 天台 ,當由 赤城山 為道徑。’ 孔靈符 《會稽記》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狀似雲霞。’”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 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嶽掩 赤城 。” 王琦 註:“《太平廣記》:‘ 章安縣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顧野王 《輿地誌》云: 赤城山 有赤石羅列,長里餘,遙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羅浮屈五過訪》詩:“況今天地多戰爭, 赤城 華頂 風煙驚。”(2)在 四川省 灌縣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陸游 《將之榮州取道青城》詩:“倚天山作海濤傾,看遍人間兩 赤城 。”自註:“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一·山川險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記:‘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傳說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賜酒》詩:“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傳》:“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華山 之中乘雲駕龍,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駕龍上昇入泰清,時下玄洲戲 赤城 。’” 唐 陳子昂 《修竹篇》:“攜手登白日,遠遊戲 赤城 。”

延緣

(1).緩慢移行。《莊子·漁父》:“﹝客﹞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 清 陶澂 《蠻觸行》:“秋林濕盡土花碧,蝸牛延緣不踰尺。”

(2).與他物相連屬。 宋 范成大 《桂海岩洞志》:“ 桂 之千峰皆旁無延緣,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筍瑤篸,森列無際。”

物土

(1).土地所產的物品。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先王疆理天下,畫為九壤,物土不同,風俗亦異。”

(2).選擇合適的土地。《儀禮·既夕禮》:“筮宅,冢人物土。” 鄭玄 註:“物,猶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文選·潘岳<西征賦>》:“在皇代而物土,故毀之而又復。” 李善 註:“在皇代物其土宜,故前毀之而今又復。”

(3).指土地。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圖而校。” 唐 顧況 《湖州刺史廳壁記》:“其英靈所誕,山澤所通,舟車所會,物土所產,雄於 楚 越 。”

關切

關心

感謝朋友們的關切。——《漢堡港的變奏》

(主席)關切地詢問著部隊的傷亡情況和傷員的安置。——《奠基禮》

農氓

見"農甿"。農民

出處:

明 徐渭《代邊帥壽張相公田夫人序》:“某因得奉以周旋,與甲士農甿休養而生息。”

清 顧炎武《京師作》詩:“農甿苦追求,甲卒疲轉饟。”

梁啓超《譯印政治小說序》:“於是彼中綴學之子,黌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儈、而農氓……靡不手之口之。”

太倉

(1).古代京師儲谷的大倉。《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清史稿·食貨志一》:“天府太倉之蓄,一旦蕩然。”

(2).胃的別名。本以太倉喻胃,後徑稱胃為太倉。《靈樞經·脹論》:“胃者,太倉也。”《黃庭內景經·脾長》:“脾長一尺掩太倉。” 梁丘子 註:“太倉,胃也。”

窮巷

(1).冷僻簡陋的小巷。《墨子·號令》:“吏行其部,至里門,正與開門內吏,與行父老之守及窮巷幽間無人之處。”《史記·陳丞相世家》:“家乃負郭窮巷,以獘席為門。” 唐 王維 《渭川田家》詩:“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清 方苞 《書<烈婦東鄂氏事略>後》:“窮巷篳門,艱貞苦恨而湮滅無聞者,更不知其幾矣。”

(2).猶窮鄉。《商君書·更法》:“窮巷多怪,曲學多辯。”《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陳涉 ﹞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

呼庚

見“ 呼庚癸 ”。

頻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或情況在一定時間或範圍內重複出現,相當於“屢次”、“連續多次”

頻頻舉杯

屢屢

屢次;常常;再三

他寫這篇回憶錄的時候,屢屢擱筆沉思

屢屢回頭望。——清· 袁枚《祭妹文》

麥秋

麥子成熟後的收割季節,一般在夏季,但具體日期各地不一

清嚴

(1).清廉嚴正;清正嚴肅。《三國志·魏志·王基傳》:“為政清嚴有威惠。”《北齊書·崔昂傳》:“ 昂 本性清嚴,凡見黷貨輩,疾之若讐。”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韓歐范蘇嗜詩》:“ 范文正公 清嚴而喜論兵。”《天討·軍政府<討滿洲檄>》:“ 漢 士在朝,習其淫慝,人為雄狐,家有麀鹿,使中夏清嚴之俗,掃地無餘。”

(2).清新濃烈。 清 龔自珍 《寒月吟》之五:“其香何清嚴,臘供今年足。”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憂民

謂關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贄 《與焦若侯書》:“但 半山 過於自信,反以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 羅惇曧 《文學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術,皆發揮仁字。至於保民、養民、憂民,皆從不忍人之心發出。”

本性

即天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

本性難移

衷情

內心的感情

抒發衷情

天恩

(1).指帝王的恩惠。《後漢書·班超傳》:“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賞,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絶。”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控代》:“蒙聖主天恩高曠。”《紅樓夢》第五三回:“咱們家雖不等這幾兩銀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

(2).泛指極大的恩德。《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李氏 道:‘多謝老爺天恩。’”

遲日

《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錢唐駱少府赴制舉》:“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茅屋新成》詞:“一身還被浮名束,誤東風遲日杏花天,紅牙曲。”

待後幾天;過幾天。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作符誦咒,遲日全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媼輒醉飽,囑女:‘善侍夫子,無念老身,遲日當來餪也。’出門徑去。” 魯迅 《書信集·致孫伏園》:“容遲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這幾本書可否借我一讀?遲日我再送來。”

報章

報紙的總稱

報章雜誌

優渥

(1).雨水充足。語本《詩·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優既渥。” 漢 焦贛 《易林·噬嗑之恆》:“白鶴銜珠,夜食為明,膏潤優渥,國歲年豐。” 明 張居正 《賀靈雨表六》:“臣等叨依禁從,快睹嘉禎,愧無涓滴之酬,喜有優渥之霈。”

(2).優裕,豐厚。 漢 班彪 《北征賦》:“彼何生之優渥,我獨罹此百殃。”《三國志·蜀志·鄧芝傳》:“ 孫權 數與 芝 相聞,餽遺優渥。”《陳書·沉眾傳》:“ 高祖 以 眾 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 葉聖陶 《一個青年》:“一要感謝這樣優渥的贈與,二要讚美這樣超妙的書法。”

(3).優厚。指待遇好。 晉 李密 《陳情表》:“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今後每遇郊禋,各與進秩,耆耄蓋寡,優渥何傷。”《明史·李成梁傳》:“恩澤優渥,震耀當世。” 江波 《爆竹聲聲》:“受到的待遇,比前又更加優渥。”

(4).指優厚的待遇。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特蒙優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稱此?”

(5).優美渾厚。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

勃發

(1)

(2) 突然發生

戰爭勃發

(3) 煥發

英姿勃發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豐亨

《易·豐》:“豐亨。王假之。” 孔穎達 疏:“財多德大,故謂之為豐;德大則無所不容,財多則無所不濟,無所擁礙,謂之為亨,故曰豐亨。”後即用以表示富厚順達。 宋 劉摯 《賀安南捷奏表》:“物萃聚而除戎,時豐亨而致法。” 明 吳寬 《賜進士及第後率諸同年謝恩表》:“伏以稽古右文,喜值豐亨之運;設科取士,欲求疎遠之才。” 清 王源 《答外舅李涵生先生書》:“然使君子苟去其不忍之心,稍行不屑為之事,或可以立致豐亨,而邀榮寵,乃君子斷然不肯。”

大亨

舊指在某地區某行業中有財力有勢力的人

更慮

改變主意。《商君書·農戰》:“親戚交遊合,則更慮矣。”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肆志

快意;隨心;縱情。《莊子·繕性》:“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後漢書·馮衍傳下》:“正身直行,恬然肆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南史·傅縡傳》:“ 循 頗好士,廣集墳籍, 縡 肆志尋閲,因博通羣書。” 宋 蘇轍 《歷代論三·孫仲謀》:“ 恪 ( 諸葛恪 )乘其用兵勞民之後,繼起大役,兵折於外,既歸而不能自克,將復肆志於僚友。”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酒酣耳熱,臨風浩歌,亦人生肆志之一端也。”

樂憂

謂在本應憂傷時反而取樂。《左傳·昭公十五年》:“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於是乎以喪賓宴,又求彝器,樂憂甚矣,且非禮也。”

先後

(1) 先和後;早和晚

人來的不少,但總要分個先後

(2) 前後相繼;陸續地;接連地

她先後去了美國、英國和德國求學

量實

謂考察實際措施。《管子·君臣上》:“量實義美,匡請所疑。” 郭沫若 等集校:“ 丁士涵 云:‘實’功實也。‘義’,當作‘議’,謂量其功實,議其美善也。 沫若 案: 丁 説得之……‘量實議美,匡請所疑’以‘諸官謀士’為主辭,言諸官謀士共同審量政教設施,有所疑則求相臣匡正也。”

詩詞推薦

聞宣化得雨誌喜原文_聞宣化得雨誌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