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送茹世美少卿》
全文:
切慕真仙理,能收至靜心。
紛華雖爾共,勢利莫吾侵。
造化歸三鼎,逍遙托五禽。
一言平物我,萬事委浮沈。
研味經翻玉,吁嗟礫變金。
太霞方夢想,流水漫光陰。
得郡情應樂,休官志已深。
遐飛脫塵網,高視笑蹄涔。
舊德淹卿寺,清風聳士林。
卻憂公議在,未易解朝簪。
參考注釋
研味
研究玩味;仔細體味。《世說新語·雅量》“ 王劭 、 王薈 共詣 宣武 ” 劉孝標 注引《劭薈別傳》:“﹝ 劭 ﹞清貴簡素,研味玄賾,大司馬 桓溫 稱為鳳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研味《孝》《老》,則知文質附乎性情;詳覽《莊》《韓》,則見華實過乎淫侈。”《梁書·劉之遴傳》:“昔在弱年,乃經研味,一從遺置,迄將五紀。” 宋 司馬光 《上體要疏》:“逮至昏夜,又御燈火,研味經史,博觀羣書。”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呂陶名句,送茹世美少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