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翠翠的《縫衣領詩》
全文:
一自鄉關動戰鋒,舊愁新恨幾重重。
腸雖已斷情難斷,生不相從死亦從。
長使德言藏破鏡,終教子建賦游龍。
綠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誰知也到儂。
參考注釋
長使
漢 女官名。《漢書·外戚傳序》:“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 顏師古 註:“長使、少使,主供使者。”《續列女傳·漢馮昭儀》:“ 元帝 二年,昭儀以選入後宮。始為長使,數月為美人。”
德言
(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論。《書·康誥》:“嗚呼! 封 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漢 賈誼 《新書·傅職》:“忠信以發之,德言以揚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瘦吟廬詩》:“君有德言堪自立,我於肺腑向誰投?”
(2).指婦德,婦言。參見“ 德言容功 ”。
破鏡
打破的鏡子。比喻夫妻分離
試問古來幾曾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教子
在洗禮時某人為教父,而教父保證將其教養成為基督徒
游龍
(1).遊動的蛟龍。《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前過 濯龍 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諸峰有懷昔隱兼發鄙志》詩:“游龍戢淵鱗,翔鷺振雲翮。”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其繼也,若游龍之行空,長虹之逶迤。”
(2).葒草的別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四:“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葒草》﹝釋名﹞引 陳藏器 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一說:游,謂枝葉放縱;龍,草名。見《詩·鄭風·山有扶蘇》 鄭玄 箋、 孔穎達 疏。
(1).遊動的龍。比喻姿態婀娜。《古文苑·宋玉<舞賦>》:“軆如游龍,袖如素蜺。” 章樵 註:“《神女賦》:‘蜿若游龍。’言其輕舉也。”《文選·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李善 註:“翩翩然若鴻雁之驚,婉婉然如游龍之升。”《隸釋·魏修孔子廟碑》:“雖 大晧 游龍以君世, 虞氏 儀鳳以臨民……尚何足稱於 大魏 哉!”
(2).喻良馬。《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游龍曜路,歌吹盈耳。” 李善 註:“《周禮》曰:凡馬八尺為龍。” 元 耶律楚材 《扈從羽獵》詩:“ 湛然 扈從 狼山 東,御閒天馬如游龍。”
劉翠翠名句,縫衣領詩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長使德言藏破鏡,終教子建賦游龍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