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堤原文
深居我所厭,引見待月例。
縱日有疇咨,二三惟大吏。
策馬率侍臣,堤工出閱視。
塞水本無定,而亦無大害。
形各妥置既以固,城垣還因安市肆。
爾年恆鞏晏,未嘗非小試。
河堤及海塘,之二實大事。
每當夏秋臨,南望頻縈思。
卻終乏善策,補偏而救弊。
更要在得人,其難得人寄。
詩詞問答
問:閱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閱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一
2. 邇年五月即駐山莊因令五六七等月文武月選官每月派吏兵兩部堂官一人帶至熱河引見俾速赴任行在既得一體掄材而各員亦不致久濡旅食最為兩便今歲啟鑾較遲五月月選官即令預期掣籤在京引見是以今年六月在山莊較每年更閒安逸素非所喜因策馬關堤聊以遣暇
參考注釋
深居
幽居,不跟外界接觸。《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深居以避辱。” 唐 周賀 《送僧還南嶽》詩:“自説深居後,鄰州亦不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熱審之始》:“至 宣德 二年七月,上諭三法司,今盛暑,朕與卿等,深居靜處,猶覺可畏。”《清史稿·簡親王喇布傳》:“上諭曰:‘ 簡親王 喇布 自至 江西 ,無尺寸之功,深居會城,虛糜廩餉。’”
我所
佛教語。謂與“我”相對之外物。《智度論》卷三一:“我是一切諸煩惱根本,先著五素為我,然後著外物為我所。” 南朝 宋 謝靈運 《浮雲》詩:“諸法既無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無我論》:“自八識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屬於內界者,假説為我;自眷屬衣食金錢田園以至一切可以攝取受用之物屬於外界者,説為我所,而我與我所又非一成不變也。”
引見
引導入見
大使被引見總統
月例
每月照例支給的費用。《紅樓夢》第三六回:“姨娘們的丫頭月例,原是人各一弔錢,從舊年他們外頭商量的,姨娘們每位丫頭,分例減半,人各五百錢。”《紅樓夢》第九三回:“ 賈芹 給庵中那些人領了月例銀子。”
疇咨
亦作“ 疇諮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孔 傳:“疇,誰;庸,用也。誰能鹹熙庶績,順是事者,將登用之。”後以“疇咨”為訪問、訪求之意。《漢書·武帝紀贊》:“ 孝武 初立……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晉書·司馬虓傳》:“若朝之大事,廢興損益,每輒疇諮。” 唐 獨孤及 《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詩:“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料君能獻可,努力副疇咨。”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二:“沖聖當陽,疇咨 方 召 ,東南再造,悉畀元臣。”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策馬
用馬刺抽打馬
侍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堤工
(1).堤防工程。《清會典·工部·河工》:“ 直隸省 千里長隄,自 張青口 以東,隄工接頭之處,改隸 天津道 。”
(2).修築堤壩的工人。
閱視
(1).查看。《漢書·遊俠傳·原涉》:“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 涉 親閲視已,謂主人:‘願受賜矣。’”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柳家行 ﹞嫁其孤女,雖箱篋刀尺微物,悉手自閲視以付之。”《傳記文學》1990年第2期:“他留有遺囑,其內容據閱視者回憶:存摺有500元錢,欠工友×××、×××多少多少,要還人家。”
(2).檢閱視察。 宋 蘇轍 《論黃河東流札子》:“臣雖未嘗閲視形勢,然而朝廷大臣亦未嘗按行其地,不可便以都水官吏為信也。”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 薊鎮 近在輦轂下耳,請於塞垣無事之時,抽調鎮兵一枝兩枝至京師,令大臣於教場閲視其果練與否而明詔嚴賞罰之。”《明史·熊廷弼傳》:“後夤緣復吏科,閲視 遼東 士馬,與 廷弼 議多不合。”
而亦
連詞。表示承接。《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左傳·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於 晉 ,會 晉 伐 齊 。 衛 人不行使於 楚 ,而亦受盟於 晉 ,從於伐 齊 。”
既以
(1).既然已經。《荀子·富國》:“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既以謫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 誼 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與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灣 童施山 之原,復懼盛德未紀,無以明示來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為。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
城垣
城池的牆垣
市肆
(1).市場;市中店鋪。 漢 賈誼 《諫鑄錢疏》:“市肆異用,錢文大亂。”《後漢書·王充傳》:“常游 洛陽 市肆,閲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宋 蘇軾 《郭忠恕畫贊》:“時與役夫小民入市肆飲食。”
(2).泛指市鎮。 宋 葉適 《宜人鄭氏墓志銘》:“水暴至,闥啟膝沒……監故千餘家,市肆皆盡,茅葦有無起滅波浪中。”《 * 詞話》第十八回:“﹝ 西門慶 等﹞倚勢害人,貪殘無比,積弊如山,小民蹙額,市肆為之騷然。”
未嘗
(1) ——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小試
(1).小加試驗。《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負曝閒談》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聽了心癢難熬,想出去小試其技。” 吳玉章 《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詩:“事本在人為,經綸權小試。”
(2).舊時太學生、童生應貢舉及學政、府縣之考試。 宋 陳亮 《上孝宗第三書》:“去年一發其狂論於小試之間,滿學之士口語紛然,至騰謗以動朝路,數月而未已。” 明 丘濬 《大學衍義補·清入仕之路》:“《宋史》所謂繆種流傳,今日時文之弊,殆類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試為然,而提學憲臣之小試又有甚焉者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人存詩》:“ 鄒 君 春帆 ……工於帖括,屢困小試。”參見“ 小考 ”。
河堤
沿河道兩岸用土或石壘成似牆的構築,防止河水溢出河床
修復運河河堤的計畫
海塘
沿海而築的防潮堤壩
大事
(1) 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 是日常事件中的一件大事
將挾兵力以行大事。——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總的形勢
大事不好
(3) 大力從事;大規模從事
大事渲染
每當
在任何時候;無論何時
每當他離開住宅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他的傘
夏秋
夏季與秋季;關於或見於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種類型的瘧疾
縈思
縈懷。 宋 吳文英 《風流子·芍藥》詞:“念碎劈芳心,縈思千縷;贈將幽素,偷剪重雲。” * 《“九一八”十年》:“不趕 日 寇出境,不恢復 東北 失地,決不能停止抗戰;這是全國軍民一致的呼聲,這也是 東北 同胞日夜縈思十年奔波的目的。”
善策
好辦法。《東觀漢記·吳良傳》:“ 東平王 蒼 闢為西曹掾,數諫 蒼 ,多善策。” 清 林則徐 《札發編查保甲告示條款轉發衿耆查照辦理》:“須知章程一定,即當永遠奉行,與其貽悔將來,不如先籌善策。” 范文瀾 《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朝廷如果派使官去慰問 金城公主 (七○九年嫁到 吐蕃 ),和 贊普 當面結和約,使他稱臣息兵,不是對待鄰國的善策么。”
救弊
糾正弊端。 漢 班固 《 * 通·三教》:“王者設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則 《魏武帝論》:“救弊即可,仁則未知。”
得人
用人得當
難得
(1) 很難做到(含珍重意)
難得他這么忙還惦記著我們
(2) 少有;不經常;不易得到
這是難得的大雪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摻裾輒經年,把臂速炊黍李流謙《送李司戶之官臨邛》
- 兩漿泛西江,搖盪萬頃雪朱渙《明月滿庭樹招馬道士》
- 如今空斷腸袁去華《長相思》
- 舊遊長入夢,孤山道邵亨貞《感皇恩 憶梅》
- 誰道貴游無世話,君今清尚更儒酸項安世《交韻趙僉判苦雨》
- 系馬庭階下,人多借去騎仇遠《醉歌三首》
- 西山也驩喜,奔走入簾鉤
- 憐宋玉、許王昌。東西鄰短牆。黃大輿《更漏子》
- 衣裳會百蠻,琛贐委重關李嶠《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 余香冷、猶在小窗,一到魂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