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十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報國寺十韻原文

彰義街旁寺,開堂久自元。

增脩傳勝國,祝嘏為慈尊。

又數百年閱,那莊嚴相存。

往來惜頹廢,葺構省華繁。

幢石難定址,虬松尚護門。

毗盧弗見閣,祗樹不妨園。

頂禮觀音在,傳聞窯變原。

靜觀因有會,了識未忘言。

成矣寧無壞,今兮古漫論。

五言識顛末,聊當屓碑攑。

詩詞問答

問:報國寺十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報國寺十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報國寺十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五

2. 去聲

參考注釋

開堂

(1) 〈方〉

(2) 升堂審訊,辦案

(3) 設靈堂

開堂弔孝

勝國

被滅亡的國家。《周禮·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 鄭玄 註:“勝國,亡國也。”按,亡國謂已亡之國,為今國所勝,故稱“勝國”。後因以指前朝。 元 張養浩 《濟南龍洞山記》:“ 歷下 多名山水, 龍洞 為尤勝……勝國嘗封其神曰 靈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務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柳先生傳》:“ 隆山 牟公 應龍 ,得太史 李心傳 史學端緒,且諳勝國文獻淵源之懿,儀章、官簿、族系,如指諸掌。” 王國維 《沉乙庵先生七十壽序》:“ 順康 之世,天造草昧,學者多勝國遺老,離喪亂之後,志在經世,故多為致用之學。”

祝嘏

(1).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2).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註:“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4).祝賀壽辰。多用於皇室貴族等。《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相存

(1).互相問候。《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嘯而長吟。” 李善 注引《說文》:“存,恤問也。”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共活。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往來

(1) 去和來

往來種作。——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往來視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來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往來而不絕。——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交往;過從

老死不相往來。——《史記·貨殖列傳》

誠欲往來。——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交往的人

往來無白丁。——唐· 劉禹錫《陋室銘》

頹廢

頹毀荒廢

頹廢情緒

頹廢派

定址

(1)

(2) 尋找地址

(3) 把信息存入記憶庫或存儲裝置內

毗盧

(1).佛名。 毗盧舍那 (亦譯作 毘盧遮那 )之省稱。即 大日如來 。一說,法身佛的通稱。 宋 蘇轍 《夜坐》詩:“知有 毗盧 一逕通,信腳直前無別巧。”

(2).見“ 毗盧帽 ”。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頂禮

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禮

頂禮膜拜

觀音

見“觀世音”

傳聞

(1) 聽到流傳

傳聞說你將同她結婚

(2) 通過多人才了解

(3) 輾轉流傳的訊息

傳聞多失

窯變

(1).謂製造瓷器時,由於窯里高溫度的火焰使釉發生化學變化,開窯後出現意外的新奇顏色和花樣。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窯變》:“ 正德 中,內使監造御器。時宣紅失傳不成,身家俱喪。一人躍入 * ,託夢他人造出,競傳窰變,好異者遂妄傳燒出鹿、象諸異物也。”

(2).喻男女中某一方中途變心。 元 張可久 《寨兒令·妓怨》曲:“ 崔夫人 嫌殺 張生 , 馮員外 買斷 蘇卿 。他山障他短命,您窰變您薄情。” 元 王曄 《折桂令·問雙漸》曲:“ 小蘇卿 窰變了心腸,改抹了姻緣,倒換排場,強拆鴛鴦,輕分鶯燕,失配鸞凰。”

靜觀

冷靜地分析觀察

冷眼靜觀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顛末

本末;前後經過情形。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 世南 既登覽山川之奇秀,且得考覈其事之顛末,故詳紀之,以告來者。” 清 惲敬 《答蔣松如書》:“數月來為吏事所苦,不得暇, 鹿耔 頗與知顛末,是以不及作報。” 夏承燾 《<又玄集>後記》:“爰付影印,以廣流傳,並識得書顛末如此。”

詩詞推薦

報國寺十韻原文_報國寺十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