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岑一麒的《次臨封八景韻·其七·景星夜月》
全文:
百尺金身倚景星,景星時與月齊明。
景星得月禪房靜,月蘸景星貝闕清。
玉鏡光懸上塱底,菱花香散北岡屏。
山僧有意相留款,漏盡更殘始過城。
參考注釋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有意
(1) 故意
有意舉行一次化裝舞會
(2) 有心思
有意幫忙
相留
挽留。《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兩人見是真仙來度他,不好相留。”《紅樓夢》第九一回:“嚇的 寳玉 站起身來,往外忙走, 黛玉 也不敢相留。”
漏盡
(1).刻漏已盡。謂夜深或天將曉。 漢 蔡邕 《獨斷》卷下:“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資治通鑑·漢元帝建昭二年》:“恐後漏盡宮門閉,請使詔吏開門。” 清 方苞 《弟椒塗墓志銘》:“吾父喜交遊,與諸公夜飲,或漏盡乃歸。”
(2).佛教語。謂煩惱為“漏”。至三乘的極果,以聖智斷盡此種種煩惱,稱為“漏盡”。 南朝 宋 僧愍 《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道則以仙為貴,佛用漏盡為妍;仙道有千歲之壽,漏盡有無窮之靈。”
岑一麒名句,次臨封八景韻·其七·景星夜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