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鎮海寺四首·其三》
全文:
過去波羅似重聽,何來窣堵見新安。
不殊調御金剛句,一切有為如是觀。
參考注釋
過去
(1)
(2) 用在動詞後,表示反面對著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3) 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態
他氣得昏死過去
(4) 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
你這么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5) 用在動詞後,表示離開或經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6)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么也凶不過去她
波羅
(1).即虎。古代 南詔 語。 唐 趙叔達 《星回節避風台驃信命賦》詩:“法駕避星回,波羅毘勇猜。”原註:“波羅,虎也;毘勇,野馬也。”
(2).悲愁貌。 元 李愛山 《集賢賓·春日傷別》套曲:“嘴古都釵頭玉燕,面波羅鏡里青鸞,畫不盡春山宛轉。”一本作“魔羅”。
(3).梵語“波羅蜜”之省。 明 李贄 《得上院信》詩:“世事由來不可論,波羅忍辱是玄門。”參見“ 波羅蜜 ”。
(4).即鳳梨。亦寫作“波蘿”。 清 趙翼 《題嶺南物產圖六十二韻》:“蜜有波羅甜,綿豈班枝燠。”參見“ 鳳梨 ”。
重聽
聽覺不靈敏
上了年紀,兩耳重聽
窣堵
見“ 窣堵波 ”。
見新
〈方〉∶修理裝飾舊房屋、器物,使之像新的一樣
把門面油漆見新
乾隆名句,鎮海寺四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