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上元燈詞》
全文:
御苑節宵賞隔年,南巡擇吉致遷延。
地方燈事都教罷,略示還淳之意焉。
雖則乾清家宴存,由來性不喜繁喧。
於能靜處每從靜,奚必觀燈出午門。
謾稱佛火與神燈,哈達懸瞻塔頂層。
人力莫為不思議,上元佳話助休徵。
雖曰望宵實幾望,示沖於是果為沖。
可無轉語聽斯語,此夜萬方元夜同。
百道流虹光四射,十尋火樹爓雙撐。
燈光月色雖爭朗,望雪因之意轉怦。
南油西漆紛爭麗,刻像圖形各鬥奇。
入儉難而入奢易,安窮長此每廑思。
玉宇金繩界道斜,萼不不夜燦光華。
苑邱林服得仙道,樹樹九靈明鏡花。
火戲樓前與眾觀,西戎北漠及回官。
燈詞拙速仍八首,例事依然不畏難。
參考注釋
轉語
(1).轉告。 唐 韓愈 《答渝州李使君書》:“今既無由緣進言,言之恐益累高明,是以負所期待,竊竊轉語於人,不見成效,此 愈 之罪也。”《“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六月一日,學生代表數人晤省會議長 康君 ,告以罷課之理由,及要求之條件,懇其轉語 趙督 ,允將電及宣言書發出。”
(2).訓詁學術語。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有音轉而義不變的,如《方言》第三:“庸謂之倯,轉語也。”“庸”、“倯”是迭韻相轉。《方言》第十:“……有音轉義變而分化為不同的詞的,如《爾雅·釋水》:水注溪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大*波為瀾,小波為淪。”“溪”、“谷”、“溝”、“澮”和“瀾”、“淪”都是雙聲相轉。
(3).佛教語。禪宗謂撥轉心機,使之恍然大悟的機鋒話語。如 雲門 三轉語、 趙州 三轉語等。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悟百丈不昧因果》:“某甲對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墜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責脫野狐身。’” 元 李壽卿 《度柳翠》第二折:“[正末雲]假若生死止在何處?速道速道。[旦兒雲]師父,我答不的這一轉語。”《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和尚,這四句只當引子,不算輸贏。我有一轉語,和你賭賽輸贏,不賭金珠富貴。”
(4).引申為解釋的話。《朱子語類》卷八七:“今欲下一轉語:取於人者,便是‘有朋自遠方來’,‘童蒙求我’。” 茅盾 《對於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讀者要求長篇小說,我們接受了這要求,供給了長篇的作品了,但我們的工作做得怎樣?對這一點,我們又該下怎樣的一個轉語呢?”
(5).指轉換話題。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發端之詞例》:“‘若夫’者,轉語之詞也;而古人或用以發端。”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元夜
元宵
乾隆名句,上元燈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