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守敦的《通伯去年屬題《碧梧翠竹山館圖》,久未成詩,今偶有觸,賦此寄北京》
全文:
家山無限好,況此林館鮮。
畫圖伊何人,能傳淇澳天。
我家實咫尺,常對此中賢。
泉石坐瀟灑,圖書富丹鉛。
高文述前輩,精靈三百年。
潛思極今古,萬象窺雲煙。
饑溺有素抱,聲名每相牽。
出處亦偶爾,滄桑又紛然。
郁此世界悲,忍以獨善全。
江河逝不返,冰霜寒已堅。
側聞故山思,修修梧竹前。
惟竹有高節,惟梧蔭清泉。
蕭蕭明月夜,泠泠太古弦。
題詩意不宣,待賦歸來篇。
參考注釋
畫圖
圖畫(多用於比喻)
這些詩篇構成了一幅農村生活的多彩的畫圖
伊何
(1).為何,作什麼。《詩·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實維伊何?” 高亨 註:“伊,猶為也,作也。此二句言戴弁是要作什麼?”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其祜伊何?宜爾子孫。” 金 王若虛 《哀雁詞》:“捕者伊何?貪於貨鬻,用者伊何?悅乎口腹。”
(2).誰,何人。 晉 陶潛 《勸農》詩:“哲人伊何?時維 后稷 。” 宋 蘇軾 《和陶詩·和時運》:“昔人伊何,誰其裔苗?”
(3).如何,怎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我心伊何,其芳若蘭。”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辛傷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董生》:“﹝女﹞笑曰:‘如何?醉態矇矓,不知伊何,遂誣妄若此。’”
淇澳
見“ 淇奧 ”。
方守敦名句,通伯去年屬題《碧梧翠竹山館圖》,久未成詩,今偶有觸,賦此寄北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