匉訇砰磕殷西山,傾江倒峽頃刻間

乾隆雷雨(七月十九日)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雷雨(七月十九日)》

全文:
匉訇砰磕殷西山,傾江倒峽頃刻間
五日朗晴雨何礙,終覺戚戚聽更闌。
三更雷聲遠,四更雨勢止。
蕎坂菜畦益滋潤,憂餘翻為吾民喜。
兼之銷兵定遠軍士大半凱歌歸,庶異南國佳人振振懷君子。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匉訇

象聲詞。形容大聲。 清 吳廷楨 《觀潮》詩:“驚濤盪潏天低昂,亂石匉訇山破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 符老爺 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匉訇一聲,桌上的東西翻了個滿地。”《痛史》第三回:“只見半空中碗大的一個透紅彈子,向城上飛來,恰打在一個城垜上,匉訇一聲,城垜已倒。”參見“ 砰訇 ”。

砰磕

亦作“ 砰礚 ”。1.象聲詞。疾雷聲。《文選·揚雄<羽獵賦>》:“鳧鷖振鷺,上下砰礚,聲若雷霆。” 李善 註:“言鳥飛上下,翅翼之聲若雷霆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而人君撞千石之鐘,伐雷霆之鼓,砰磕嘈巘,驚魂盪心。”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長嘯》:“初則發聲調暢,稍加散越。須臾,穹窿砰磕,雷鼓之旨,忽復震駭,聲如辟歷。觀者莫不傾悚。”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須臾,穹窿砰磕,寫雷鼓之音。”

(2).象聲詞。水流激盪聲。 元 貢師泰 《河決》詩:“今年 黃河 決,長堤沒深淵……怒聲恣砰磕,悍氣仍洄漩。”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一:“懸流數千尺,九天隕砰礚。”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倒峽

(1).謂江水傾峽而出。 宋 朱熹 《同子澄及諸僚友游三峽過山房登折桂分韻得萬字》:“散目山崔嵬,縱轡路脩蔓。憑欄快倒峽,躋壑困脫輓。”

(2).比喻文章氣勢磅礴。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搆》:“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後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讚美,百世流芳。”

頃刻

片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相當於“一會兒”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頃刻兩斃。——《聊齋志異·狼三則》

一陣風過,江面上頃刻間掀起了巨浪

乾隆名句,雷雨(七月十九日)名句

詩詞推薦

匉訇砰磕殷西山,傾江倒峽頃刻間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