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時哉行》
全文:
惜以分寸較聖賢,內典更雲彈指間。
一剎那頃來今去,堂堂去者誰見還。
日中必𤑒,操刀必割。
白圭趨赴,鄙哉貨殖。
齊人有言,曰雖有鎡基湛靜,安舒者戒於後遲。
行夏乃仲尼之訓,吾惟後天而奉之。
參考注釋
齊人
(1).平民。 晉 劉琨 《勸進表》:“齊人波盪,無所繫心。”《新唐書·韋倫傳》:“ 國忠 多發州縣齊人令鼓鑄,督非所習,雖箠抶苛嚴,愈無功。”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帝王都會一》:“ 董昌 僭亂,為昏鏡水,狂謀惡貫,流染齊人。”
(2). 齊國 的人。《孟子·公孫丑上》:“子誠 齊 人也,知 管仲 、 晏子 而已矣。”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
鎡基
農具名。大鋤
湛靜
亦作“ 湛靖 ”。沉著冷靜。《漢書·匡衡傳》:“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顏師古 註:“湛讀曰沉。”《漢書·劉歆傳》:“ 歆 亦湛靖有謀,父子俱好古,博見彊志,過絶於人。” 顏師古 註:“湛讀曰沉。” 明 張敬修 《太師張文忠公行實》:“及上在亮陰,太師( 張居正 )湛靜沉默,聲色不露。”
安舒
(1).安詳,舒緩。《漢書·匡衡傳》:“勇猛剛強者戒於大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 漢 劉向 《說苑·談叢》:“百方之事,萬變鋒出,或欲持虛,或欲持實;或好浮游,或好誠必;或行安舒,或為飄疾。從此觀之,天下不可一。” 清 畢沅 《<晉書·地理志>新補正》卷二:“《周禮》‘ 河 南曰 豫州 ’,豫者,舒也。言稟中 河 之氣,性理安舒也。” 鄭振鐸 《離別》:“又一再囑咐著我,能夠早回,便早些回來。他這些話是安舒的慈愛的說著的。”
(2).安適舒坦。 宋 蘇舜欽 《答范資政書》:“今得心安舒而身逸豫,坐探聖人之道,又無人譏察而責望之,何樂如是!”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我看那副對子十四字個個穩當,好象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很安舒的樣子。”
(3).謂使安適舒坦。 巴金 《滅亡》第十二章:“一切將來的夢想已不能安舒他底精神,他對於痛苦的現實之感覺是太銳敏了。”
(4).猶安泰。《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鵝的別名叫作‘家雁’,又叫作‘舒雁’,怎么必定用這‘舒雁’?取其家室安舒之意。”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國之安舒,生之樂易,未能獲也。”
乾隆名句,時哉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