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毛錫繁的《沈石田秋林讀書圖》
全文:
讀書秋樹根,我愛杜陵句。
風流白石翁,灑翰有同趣。
高齋傍疏林,落葉紛無數。
天空景物澄,幽人獨寐寤。
臨窗手一編,游目屏繁慮。
由淺漸入深,得新詎忘故。
所樂難強名,終身無饜飫。
據梧吟高風,時與黃炎晤。
參考注釋
據梧
(1).靠著梧幾。《莊子·齊物論》:“ 昭文 之鼓琴也, 師曠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 成玄英 疏:“據梧者,只是以梧幾而據之談説,猶隱几者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范榮期 見 郄超 俗情不淡,戲之曰:‘ 夷齊 巢許 ,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劉縮求述制旨義書》:“所賴昔經 陜 服,頗足良書,憑几據梧,靜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詩之一:“有客新嘗寒具罷,據梧慵復散《幽經》。”
(2).操琴。《莊子·齊物論》:“ 惠子 之據梧也。”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覽越篇》序:“便引吭而鳴,響溢於據梧扣竹之表。”
高風
(1).強勁的風。 漢 劉向 《九嘆·遠遊》:“遡高風以低佪兮,覽周流於朔方。” 唐 李白 《贈崔侍郎》詩:“高風摧秀木,虛彈落驚禽。” 清 吳偉業 《清風使節圖》詩:“豫章夾日吟高風,歲久蟠根造物功。”
(2).指遭受強風。 唐 杜甫 《向夕》詩:“深山催短景,喬木易高風。”
(3).指秋風。《太平御覽》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風(秋風)曰商風、素風、淒風、高風、涼風、激風、悲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斜日當軒蓋,高風卷旆旌。” 師尹 註:“高風,八月風也。” 明 劉基 《淡黃柳·台城秋夜》詞:“高風淅淅,翻動林梢敗葉。”
(4).高尚的風操。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序》:“覩先生之縣邑,想先生之高風。”《北史·王羆王思政等傳論》:“運窮事蹙,城陷身囚,壯志高風,亦足奮於百世矣。” 清 申涵光 《奉寄孫鍾元先生時居薊門九十二歲》詩:“ 邵 許 高風遠尚存,傳經一代又 蘇 門。” 徐遲 《黃山記》一:“三個主峰,高風峻骨,鼎足而立,撐起青天。”
(5).高雅的藝術風格。 宋 梅堯臣 《次韻答王景彝聞余月下與內飲》:“呼我作卿方舉酒,更煩佳句賞高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十二:“ 東坡 謂書至於 顏 柳 而 鍾 王 之法益微,詩至於 李 杜 而 魏 晉 以來高風絶塵亦少衰矣。”
(6).美善的風教、政績。 唐 韋應物 《始至郡》詩:“昔賢播高風,得守媿無施。” 宋 蘇軾 《杭州與莫提刑啟》:“恭惟某官德望在人,才猷簡上,肅高風於列郡,浹厚德於齊民。”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憶昔 文翁 以《詩》《書》治 蜀 ,而 揚 馬 之瑋製以興; 何武 用儒術進賢,而 龔 唐 之高風克劭。”
黃炎
傳說中的 黃帝 軒轅氏 和 炎帝 神農氏 。 中國 人民把他們看作 中華 民族的始祖。《國語·周語下》:“夫亡者豈繄無寵,皆 黃 炎 之後也。”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河 洛 交戰,寧深淵兮。 黃 炎 共斗, 涿鹿川 兮。” 胡之驥 匯注引《帝王世紀》:“ 黃帝 有熊氏 , 少典 之子。及 炎帝 世衰, 黃帝 修德,諸侯鹹去 神農 而歸之。” 清 劉大櫆 《吳氏重修族譜序》:“誰非 黃 炎 之胄,而謬相狎侮如此。” 高旭 《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韻即寄越中》之二:“痛拉 巫鹹 招帝魂, 黃 炎 一脈要圖存。”
毛錫繁名句,沈石田秋林讀書圖名句
名句推薦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老子·德經·第八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