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七十二·席》
全文:
彭祖陪宣帝,晏嬰對景公。
銘端心惕夕,坐治德同風。
得句謝陽夏,解經戴侍中。
求賢每因側,切切凜深宮。
參考注釋
得句
謂詩人覓得佳句。 唐 周賀 《上陝府姚中丞》詩:“成家儘是經綸後,得句應多諫諍餘。” 宋 陸游 《晴甫一日復大風雨連日不止遣懷》詩:“得句已無前輩賞,開編時與古人游。” 元 薩都剌 《高郵至邵伯》詩之一:“有時得句無人和,風雨寒窻夜讀書。” 清 曹寅 《秋日過訪芥公》詩:“得句聞敲鉢,逃禪媿閉關。”參見“ 覓句 ”。
陽夏
指夏季。夏季陽氣旺盛,故稱。《淮南子·覽冥訓》:“和春陽夏,殺秋約冬。”
解經
解釋經義。《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朱文公 解經自立一説,也是要後人與諸儒參看。” 清 戴震 《書<小雅·十月之交>篇後》:“病在析理未精,猥以為經解不可盡拘以理,是開解經者之弊也。”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解經恆例,對文則異,散文則同。”
侍中
古代職官名。 秦 始置,兩 漢 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 晉 以後,曾相當於宰相。 隋 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 唐 復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北宋 猶存其名, 南宋 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書·百官志一》:“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 秦 漢 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 晉 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乾隆名句,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七十二·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