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申佳允的《上范質公先生·其四》
全文:
烽火西京鐵騎秋,蓴鱸何事賦三休。
雲霄重曳尚書履,煙雨能容釣客裘。
醒夢當年憐塞馬,勛華隨地泛江鷗。
明光虛左鹽梅席,八座春風遍百州。
參考注釋
烽火
(1) 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比喻戰火或戰爭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西京
古都名。(1) 西漢 都 長安 , 東漢 改都 洛陽 ,因稱 洛陽 為 東京 , 長安 為 西京 。(2) 隋煬帝 建 洛陽 為 東京 ,因稱 長安 為 西京 。(3) 唐 顯慶 二年,以 洛陽 為 東都 ,因稱 長安 為 西都 ,一稱 西京 , 天寶 元年,定稱 西京 , 至德 二載,改稱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載收復兩京,還都 長安 ,因 鳳翔 是兩京未復時 肅宗 之駐地,改 鳳翔郡 為 鳳翔府 ,建號 西京 , 上元 元年,廢京號。(5) 南詔王 尋閣勸 時,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為 西京 ,至 世隆 稱帝,改稱 中都 。(6) 五代 後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於 魏州 ,以 魏州 為 東京 興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晉王 舊都 太原府 為 西京 ,十一月復 唐 舊制改 西京 為 北京 。(7) 五代 後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復 唐 舊制以 京兆府 為 西京 ,至 晉 天福 三年罷京。(8) 五代 後晉 天福 三年自東都 河南府 遷都 汴州 ,以 汴州 為 東京 開封府 ,改東都 河南府 為 西京 , 漢 周 及 北宋 沿襲不改。(9) 遼 重熙 十三年,升 雲州 為 大同府 ,建號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長安 ,稱 西京 。(11) 明 張獻忠 以 蜀 王府為宮, 成都 曰 西京 。
鐵騎
披鐵甲的戰馬,借指精銳的騎兵
鐵騎突出刀槍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如刀劍鐵騎。——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三休
(1). 漢 賈誼 《新書·退讓》:“ 翟王 使使至 楚 , 楚王 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華 之臺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後因以“三休”為登高之典。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宮室》:“步三休而未半,途中宿而方迷。” 唐 顏真卿 《撫州寶應寺翻經台記》:“百里而遙,四山不逼;三休而上,十地方超。” 宋 蘇轍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人八詠·寶峰亭》:“今聞 寶峰 上,縹緲陵朝陽,三休引蘿蔓,一覽窮蒼茫。”
(2). 唐 司空圖 晚年以足疾乞退,居 中條山 王官谷 ,築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蓋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聵三宜休。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濟時之用,又宜休也。”見《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後因以“三休”為退隱之典。 清 錢謙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詩之三:“他年終作三休侶,乘興先為結隱期。”
(3).指 三國 魏 金尚 (字 元休 )、 第五巡 (字 文休 )、 韋端 (字 甫休 )三人。《三國志·魏志·呂布傳》“ 布 自稱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元休 名 尚 , 京兆 人。 尚 與同郡 韋甫休 、 第五文休 ,俱著名,號為‘三休’。”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名臣下·三休》:“ 金尚 元休 , 第五巡 文休 , 韋端 甫休 ,號‘京兆三休’。”
(4).猶三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 紅娘 覷了吃地笑,俺骨子不曾移動腳,這急性的郎君三休飯飽。”
申佳允名句,上范質公先生·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