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題昌化令張侯瑞應冊》
全文:
大明天子坐明堂,山陬海澨遐哉荒。
悲翠珠貝走上方,有邑淳簡儋之昌。
厥侯為政古循良,則壤惟賦均且詳。
鞭笞不事民樂將,桄榔樹下課農桑。
有雨隨車濡瀼瀼,散之原野盡天漿。
禾登於壟谷盈廂,民之樂只帝力忘。
檳榔椰實樹千章,更於其下牧牛羊。
使君何必下琴堂,八風六律調宮商。
雁鴻中澤鳴載翔,鴞食其葚音則臧。
草不知風波不揚,三秀曄曄產芝房。
金砂淘粒蚌舒光,豐碑洗出峻靈王。
再拜稽首神固藏,公無渡河河湯湯。
須臾汔濟河斷梁,民加其額公壽康,公曰偶爾未為祥。
即今奏最上岩廊,天子曰嗟爾化昌,御屏定書昌化張。
參考注釋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八風
(1).八方之風。《呂氏春秋·有始》:“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薰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淒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條風,東南曰景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麗風,北方曰寒風。”《說文·風部》:“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陸德明 釋文:“八方之風,謂東方谷風,東南清明風,南方凱風,西南涼風。西方閶闔風,西北不周風,北方廣莫風,東北方融風。”
(2).八種季候風。《易緯通卦驗》:“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
(3).指八音。《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五聲和,八風平。”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古者八音謂之八風。 襄 二十九年傳:‘五聲和,八風平。’謂八音克諧也。”參見“ 八音 ”。
(4).佛教語。謂世間能煽動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後排撥為“毀”,背後讚美為“譽”,當前讚美為“稱”,當前排撥為“譏”,逼迫身心名“苦”,悅適心意名“樂”。見《釋氏要覽下·躁靜》。 唐 王維 《能禪師碑》:“不著三界,徒勞八風。” 宋 范成大 《偶箴》詩:“情知萬法本來空,猶復將心奉八風。” 嶺南羽衣女士 《東歐女豪傑》:“索性枯坐一年,參透那八風不動的道理。”
六律
律,定音器(竹管)。共有十二個,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稱:1.黃鐘(C),2.大呂( # C),3.太簇(D),4.夾鍾( # D),5.姑洗(E),6.中呂(F),7.蕤賓( # F),8.林鐘(D),9.夷則( # G),10.南呂(A),11.無射( # A),12.應鐘(B),合稱十二律。區分開來,奇數(陽)稱六律,偶數(陰)稱六呂,合稱律呂。古書所說的六律,通常是就陰陽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宮商
(1).五音中的宮音與商音。《毛詩序》“聲成文” 漢 鄭玄 箋:“聲成文者,宮商上下相應。”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我情與君,亦猶形影宮商之不離也。”《老殘遊記》第十回:“你們所彈的皆是一人之曲,如兩人同彈此曲,則彼此宮商皆合而為一。”
(2).泛指音樂、樂曲。《韓詩外傳》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孟浩然 之詩,諷詠之久,有金石宮商之聲。” 清 龔自珍 《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詩:“曲終卻是琵琶聲,一代宮商創生面。”
(3).泛指音律。《敦煌曲子詞·內家嬌》:“善別宮商,能調絲竹,歌令尖新。”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詞曲 元 人稱獨步,到今戶葉宮商。”
(4).可借指詩律中的平仄和聲韻中的四聲。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序》:“昔 曹 劉 殆文章之聖, 陸 謝 為體貳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聞宮商之辨,四聲之論。”
李之世名句,題昌化令張侯瑞應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