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李賢和陶詩·詠二疏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賢的《和陶詩·詠二疏》

全文:
二疏昔見機,解綬同歸去。
當時富貴者,詎識歸田趣。
譬之鳳凰烏,千仞見高舉。
紛紛道傍人,嘆息兩賢傅。
能以仁為宅,復以義為路。
賜金亦云多,君儲兩深顧。
明此代謝理,匪為邀聲譽。
行行適桑梓,去去遠塵務。
生理不足論,延賓暢情素。
知止斯無殆,明哲當早悟。
幸有舊田廬,非無子孫慮。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李賢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後人

(1) 後代的人

後人復哀後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又

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後人以貫休詩名之。——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3)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後裔

(4) 子孫

(5) 後來的人,指新婦

不足迎後人。——《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高躅

(1).崇高的品行。《晉書·隱逸傳贊》:“確乎羣士,超然絶俗,養粹巖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唐 顏真卿 《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體渾元之正性,秉弘毅之高躅。” 明 李東陽 《送南京國子祭酒謝公詩序》:“其他名師碩士,踵高躅而延餘光者,蓋亦多矣。”

(2).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宋 蘇舜欽 《送安素處士高文悅》詩:“近臣上薦書,天子渴高躅。”

(3).指歸隱。 唐 盧綸 《酬李端長安寓居偶詠見寄》:“唯當俟高躅,歸止共抽簪。”《太平廣記》卷七五引 唐 張讀 《宣室志·王先生》:“有 弘農 楊晦之 ,自 長安 東遊 吳 楚 。行至 烏江 ,聞先主高躅,就門往謁。”

(4).健步。

(5).比喻雄健豪邁的藝術風格。 唐 竇臮 《述書賦》:“高躅莫究其涯,雄風於焉已扇。”

(6).比喻藝術風格雄健豪邁的詩文作品。

賢名

好名聲。《呂氏春秋·功名》:“ 關龍逢 、 王子比干 能以要領之死,爭其上之過,而不能與之賢名。”《晉書·文苑傳·李充》:“聖跡未顯,賢名不彰。” 清 盧文弨 《<居官必閱錄>序》:“夫為循吏者,有賢名,又法之所賞也。”

李賢名句,和陶詩·詠二疏名句

詩詞推薦

  • 蓮北坐上分韻得獨字

    石寶明代〕冬日暄且妍,鳴鳥集嘉木。客從瀛洲來,對我清湘竹。銜觴漱今古,一獻再三祝。各言崇令德,不道位與祿。肝膽
  • 舟行得風晚至靈洲

    楊萬里宋代〕春盡儂隨去,江行興未窮。時煩數點雨,輕灑一孤篷。岸樹蒼茫外,人家點綴中。海神能餞我,借與半帆風。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詩詞名句
  • 與生公尋幽居處

    張九齡唐代〕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討。及此雲山去,窅然岩徑好。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清諧欣有得,幽閒欻盈抱。我本
  • 至避暑山莊駐蹕即事一律

    乾隆清代〕過嶺遙看日上東,山莊萬木翠雲籠。右祠左廟胥瞻暨,後海先河此意同。避暑兼因避慶典,致閒返以致躋公。雖然
  •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張孝祥宋代〕藕葉池塘,榕陰庭院。年時好月今宵見。雲鬢玉臂共清寒,冰綃霧縠誰裁剪。撲粉口綿,侵塵寶扇。遙知掩抑成淒
  • 台城

    曾極宋代〕紫蓋橫天整復斜,興亡接翅似昏鴉。舊時石闕摩雲處,荻屋荊扉一兩家。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詩詞名句
  • 賈仲名元代〕間別了俺故人恩愛。便絕了咱子母情分。若不是三年乳哺十月懷耽。也曾受過的苦辛。敢將你扯拽衣袂。撾揉皮肉
  • 小飛來亭二首

    楊長孺宋代〕拔地齊天可上不,倚岩危棧半空浮。偶然憶得垂堂戒,前猛還成新懦休。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詩詞名句
  • 落花

    李商隱唐代〕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詩詞名句
  • 春露

    乾隆清代〕春露既已濡,上陵言返駕。怵暘心稍紓,西顧懷難罷。露雖降於春,實乃資乎雨。設使雨非渥,露亦何由睹。雨渥
後人繼高躅,賢名亦同著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