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劉得之的《寄貢道甫奉禮》
全文:
花容柳色表芳春,宛句溪邊一揖分。
我似白鷗耽狎水,君如黃鵠健摩雲。
曲台考禮多從漢,清廟登歌屢祀文。
班列奉常元自好,龍旂時見亦欣欣。
參考注釋
班列
(1).朝班的行列。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序:“天子以為散騎常侍,從班列也。”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公﹞加上柱國,隨班列也。”
(2).指朝廷或朝官。 唐 虛中 《獻鄭都官》詩:“早晚辭班列,歸尋舊隱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主司失意》:“形神雖處於遐陬,夢寐尚馳於班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裴延齡 恃恩輕躁,班列懼之。”
(3).官階;品級。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臺省寺監衛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祿之厚薄,多無職業,其所謂官,乃古之爵也。”《清通典·職官八》:“鑾儀使三人,掌供奉乘輿秩序鹵簿,辨其名數與班列。”
(4).按班排列。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百神守護,諸真班列。”
(5).班次,行列。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煨芋夢》:“彼心有殺機,何猶得厠於神仙班列也。”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雲》:“﹝‘第九’﹞蓋指‘八仙’之名次而言,一到第九,就不在班列之內了。”
奉常
(1). 秦 九卿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廟禮儀,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顏師古 註:“太常,王者旌旗也。畫日月焉,王有大事則建以行,禮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後改曰太常,尊大之義也。”
(2).保持恆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爐》詩:“雲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
元自
猶言原本,本來。 唐 杜甫 《傷春》詩之二:“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 金 人元自識人。”
龍旂
亦作“ 龍旗 ”。1.畫有兩龍蟠結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鄭玄 註:“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也。” 賈公彥 疏:“九斿,正謂天子龍旂。”《後漢書·明帝紀》:“ 東海王 彊 薨,遣司空 馮魴 持節視喪事,賜升龍旄頭、鑾輅、龍旂。” 李賢 註:“交龍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賜以葬。”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之四:“臺城細仗曉初移,詔賜千官禊飲時。緑帳遠籠清珮響,更曛晴日上龍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恭紀》詩之一:“期門百隊龍旂後,更有名王萬騎陪。”
2.借指天子。 宋 蘇軾 《王晉卿作煙江迭障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因複次韻》:“屈居華屋啗棗脯,十年俯仰龍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賦》:“登陴而魚鑰倉皇,入援而龍旂震盪。”
3.指得專征伐的將帥之旗。 唐 岑參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三:“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雲。”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 馮雙禮 將左, 白文選 將右,而 可望 建龍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敗走。”參見“ 龍章 ”。
4. 清 代國旗。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山頭風獵獵,猶自誤龍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八:“鄉下人們對於城裡掛著‘龍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關心的。”
時見
(1).指諸侯不在規定期間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鄭玄 註:“時見者,言無常期。”
(2).常見。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唐 戴叔倫 《過柳溪道院》詩:“日斜深巷無人跡,時見梨花片片飛。”
欣欣
(1) 高興自得的樣子
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2) 草木茂盛的樣子
欣欣向榮
劉得之名句,寄貢道甫奉禮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