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實勝寺疊去歲韻》
全文:
實勝寺每兆實勝,蒙天恩不可無記。
匪予始乃自太宗,松杏山攻率子弟。
敬述此事用此名,西域金川早如志。
以為是後應偃武,與民休息可無事。
不意丙午歲之冬,台灣邪*教萌逆計。
兩提臣乃互觀望,不敢首進更退避。
以此養癰賊蔓延,攻城擄社猖獗至。
更命重臣徵勁兵,百巴圖魯嫻師律。
屢戰屢勝擒二豎,三月功成亂反治。
幸哉未致辱前名,不然何以掩斯愧。
參考注釋
重臣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勁兵
(1).精銳的部隊。《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今上初即位,以為 淮陽 天下交,勁兵處,故徙 夫 為 淮陽 太守。”《新唐書·竇建德傳》:“ 建德 以勁兵伏旁澤中,悉拔諸城偽遁。”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賊犯歲星致敗》:“官軍依 膠萊河 築牆而守,蓋欲拘之海隅,而以勁兵驅殄之也。”
(2).銳利的武器。 王應麟 《玉海》卷一五○引 宋 曾公亮 《武經總要》:“弩者中國勁兵,四夷所畏服也。”
巴圖魯
蒙語,意為勇士。 清 初,滿族、蒙古族有戰功者多賜此稱。在巴圖魯稱號之前,復冠他字為“勇號”,冠以滿文如搏奇、烏能伊之類者,謂之清字勇號。後來也用於漢族武官,冠以漢文英勇、剛勇之類者,謂之漢字勇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巴圖魯,譯言好漢,與《元史》稱拔都、拔突、霸都魯等類字異義同。”《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就是營、哨各官,也都是當時立過汗馬功勞,甚么‘黃馬褂’、‘巴圖魯’、‘提督軍門頭品頂戴’,一個個保至無可再保。” 張天翼 《夏夜夢》:“她爸爸生前是個在旗的將軍,封了英勇巴圖魯,女兒現在可在賣唱。”
師律
《易·師》:“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後以指軍隊的紀律。《南史·徐勉傳》:“軍旅不以禮,則致亂於師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岳武穆逸事》:“ 飛 曰:‘吾命汝堅守根本,天不能移,地不能動,汝今不待吾令,擅自動搖,是無師律也。’” 清 龍致瑞 《大岡埠團練公局記》:“行之期年,什伍有法,少長有序,人知師律,無譁於鄉。”
乾隆名句,實勝寺疊去歲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