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清遠的《標指六偈(並敘)·坐禪》
全文:
心光虛映,體絕偏圓。
金波匝匝,動寂常禪。
念起念滅,不用止絕。
任運滔滔,何曾起滅。
起滅寂滅,現大迦葉。
坐臥經行,未曾間歇。
禪何不坐,坐何不禪。
了得如是,始號坐禪。
坐者何人,禪是何物。
而欲坐之,用佛覓佛。
佛不用覓,覓之轉失。
坐不我觀,禪非外術。
初心鬧亂,未免回換。
所以多方,教渠靜觀。
端坐收神,初則紛紜。
久久恬淡,虛閒六門。
六門稍歇,於中分別。
分別才生,似成起滅。
起滅轉變,從自心現。
還用自心,返觀一遍。
一返不再,圓光頂戴。
靈焰騰輝,心心無礙。
橫該豎入,生死永息。
一粒還丹,點金成汁。
身心客塵,透漏無門。
迷悟且說,逆順休論。
細思昔日,冷坐尋覓。
雖然不別,也大狼籍。
剎那凡聖,無人能信。
匝地茫茫,大須謹慎。
如其不知,端坐思惟。
一日築著,伏惟伏惟。
參考注釋
迷悟
迷惑與覺悟。《景德傳燈錄·富那夜奢》:“迷悟如隱顯,明闇不相離。” 明 袁宗道 《讀<論語>》:“憂樂之機,係一念迷悟間耳。” 朱自清 《毀滅》詩:“在我對著黑毧毧又白漠漠的將來,不知取怎樣的道路,卻盡徘徊於迷悟之糾紛的時候,那時候她和他便隱隱地顯現了。”
且說
卻說,姑且先說。舊小說中的發語詞
逆順
(1).逆與順。多指臣民的順與不順,情節的輕與重,境遇的好與不好,事理的當與不當等。《管子·版法解》:“人有逆順,事有稱量。”《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 唐 杜甫 《往在》詩:“主將曉逆順,元元歸始終。” 宋 范成大 《偶箴》詩:“逆順境來欣戚變,咄哉誰是主人翁?” 清 侯方域 《顏真卿論》:“當 祿山 叛而 平原 固守,稍識逆順者皆然,不必 真卿 也。”
(2).指星辰的逆行與順行。《隋書·律曆志下》:“其月之所食,皆依日虧起,每隨類反之,皆與日食限同表里,而與日返其逆順。”
釋清遠名句,標指六偈(並敘)·坐禪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迷悟且說,逆順休論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