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蘇軾過溪橋詩韻》
全文:
南山幽邃處,結庵倚陵邱。
其上多風篁,四時恆似秋。
庵名曰方圓,無礙何著留。
辨如口懸河,訥若龍歸湫。
訥辨兩非真,題齋強出頭。
當時過橋笑,至今溪水浮。
卻擬問東坡,底重較劣優。
惟餘嗑然聲,不共逝波流。
懿彼泉石間,我亦曾吟遊。
然無學佛閒,而有勤民憂。
參考注釋
無學
(1).沒有學問或學識。《史記·汲鄭列傳》:“人果不可以無學,觀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齊上黨王渙傳》:“人不可無學,但要不為博士耳。”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乙卯闖宮》:“此皆比時大老及兩衙門無學無識,以致張皇如此。” 魯迅 《書信集·致曹白》:“我並不覺得你淺薄和無學。”
(2).佛教語。小乘四果的最後一果,即阿羅漢果。謂學道圓滿,不需再行修學。 唐 窺基 《法華玄贊》卷一:“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民憂
民眾的憂戚。《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
乾隆名句,和蘇軾過溪橋詩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