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孟郊的《杏殤(杏殤,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嬰,故作是詩)》
全文:
凍手莫弄珠,弄珠珠易飛。
驚霜莫翦春,翦春無光輝。
零落小花乳,斕斑昔嬰衣。
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歸。
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見花。
哀哀孤老人,戚戚無子家。
豈若沒水鳧,不如拾巢鴉。
浪鷇破便飛,風雛裊相夸。
芳嬰不復生,向物空悲嗟。
應是一線淚,入此春木心。
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
春壽何可長,霜哀亦已深。
常時洗芳泉,此日洗淚襟。
兒生月不明,兒死月始光。
兒月兩相奪,兒命果不長。
如何此英英,亦為吊蒼蒼。
甘為墮地塵,不為末世芳。
踏地恐土痛,損彼芳樹根。
此誠天不知,翦棄我子孫。
垂枝有千落,芳命無一存。
誰謂生人家,春色不入門。
冽冽霜殺春,枝枝疑纖刀。
木心既零落,山竅空呼號。
班班落地英,點點如明膏。
始知天地間,萬物皆不牢。
哭此不成春,淚痕三四斑。
失芳蝶既狂,失子老亦孱。
且無生生力,自有死死顏。
靈鳳不銜訴,誰為扣天關。
此兒自見災,花發多不諧。
窮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懷。
聲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
病叟無子孫,獨立猶束柴。
霜似敗紅芳,剪啄十數雙。
參差呻細風,噞喁沸淺江。
泣凝不可消,恨壯難自降。
空遺舊日影,怨彼小書窗。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踏地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1.歌舞時以腳踩踏地面為節拍。《趙飛燕外傳》:“時十月五日,宮中故事,上 靈安廟 ,是日吹塤擊鼓,連臂踏地,歌《赤鳳來》曲。”《後漢書·東夷傳》:“舞輒數十人相隨,蹋地為節。”
(2).踩地,蹬腳。激憤時的動作。《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地驅歌樂辭》:“老女不嫁,蹋地喚天。” 隋 慧遠 《涅槃經義記》卷一:“世人悲怨,相別種種:或有拍頭,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時拍頰,或復蹹地。”《敦煌變文集·燕子賦》:“鷰子即迴,踏地叫喚。”
(3).席地而坐時兩膝拱起,以足著地。 明 徐渭 《漁陽三弄》:“ 禰 ( 禰衡 )對 曹 ( 曹操 )蹋地坐介。”
芳樹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三:“芳樹垂緑葉,清雲自逶迤。”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芳樹籠 秦 棧,春流遶 蜀 城。” 明 餘思復 《寒食日游焦山》詩:“郭外參差一徑斜,亂煙芳樹帶樵家。”
(2).樂府曲名。《漢鐃歌》十八曲之一。見《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
孟郊名句,杏殤(杏殤,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嬰,故作是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