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登無為冠鰲亭分韻得山字》
全文:
岱嵩拆裂滄溟翻,驚魂去乾呼復還。
故人勸我勉自寬,聖貴揚名懲毀殘。
十生導師超物先,誓言一拜蠲冤煩。
曉暾破霽山雲搴,匹馬弄袖風翩翩。
解鞍投寺日幾磚,莧蔬宜我詩腸酸。
危亭飛出峰之巔,闍黎殷勤勸躋攀。
我飽聞之意欣然,兩腳酸澀怯不前。
清景一失矢縱弦,藜杖到手勿作難。
萬杉夾逕穿蜿蜒,坦如康莊駕輕軿。
山鬼作章發天慳,似求清詩藻幽妍。
憑樽寸目攝大千,萬里碧玉圍青天。
遠樹如發山如拳,孤鴻滅沒昏蒼煙。
九關上羾須臾還,以氣為馬不用鞭。
冠鰲榜亭固寓言,亦恐蓬嶠神作遷。
雲旗往往來飛仙,切勿投餌憂崩騫。
壯哉古邑雄兩川,眇然下瞰乃爾孱。
可憐居人蟻紛闐,擾擾膏火日夜煎。
強弱角斗觸與蠻,豈知共住一指端。
憑誰與此曠盪觀,定當泚顙頳厥顏。
向來學道窺微玄,妙謗與世殊越燕。
空生大覺海一涓,而況此境空所緣。
摩尼流光照八埏,試將此理攻堅頑。
客言有句子未參,一杯滿酌澆青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空生
須菩提 的別稱。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之一,善解真空之義。 宋 陳師道 《送法寶禪師》詩:“初聞 飲光 笑,復作 空生 瘦。”
大覺
(1).大夢覺醒。道家比喻了悟大道。《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成玄英 疏:“唯有體道聖人,朗然獨覺。”《雲笈七籤》卷四三:“習事超倫,謂之大覺。”
(2).佛教語。謂正覺。《楞嚴經》卷六:“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但今生更復勤修精進,直當超脫玄門,上證大覺。” 清 黃景仁 《黃山尋益然和尚塔不得》詩:“大覺上上乘,立腳宜堅牢。”
(3).指佛。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贊》:“惟此大覺,因心則靈。”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算,非大覺之本旨也。” 盧文弨 補註:“《阿育王經》:‘如來大覺於菩提樹下覺諸法。’《佛地論》:‘佛者,覺也,覺一切種智,復能開覺有情。’” 宋 岳珂 《桯史·獻陵疏文》:“更冀大覺垂慈,三靈協佑。” 章炳麟 《國家論》:“大覺有情,期於普度眾生得離苦趣。”
而況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軾《石鐘山記》
所緣
(1).所憑藉的。《淮南子·說林訓》:“城成於土,木直於下,非有事焉,所緣使然。”
(2).佛教語。謂心識為能緣,心識的對象為“所緣”。 唐 普光 《俱舍光記》二:“緣謂攀緣,心心所法名能緣,境是所緣。”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能緣和所緣,主觀和對象,都是空幻不實的,這還是屬於般若的思想,只講求‘色心平等’,而並強調以心為主。”
李流謙名句,登無為冠鰲亭分韻得山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