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元乾的《水調歌頭(追和)》
全文:
舉手釣鰲客,削跡種瓜侯。
重來吳會三伏,行見五湖秋。
耳畔風波搖盪,身外功名飄忽,何路射旄頭。
孤負男兒志,悵望故園愁。
夢中原,揮老淚,遍南州。
元龍湖海豪氣,百尺臥高樓。
短髮霜黏兩鬢,清夜盆傾一雨,喜聽瓦鳴溝。
猶有壯心在,付與百川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釣鰲客
謂有遠大抱負或豪邁不羈的人。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狂譎》:“ 王嚴光 頗有文才而性卓詭,既無所達,自稱‘釣鰲客’,巡歷郡縣,求麻鐵之資,雲造釣具。”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釣巨鰲》:“ 會昌 四年, 李相公 紳 節鎮 淮南 日…… 張祐 遂修刺謁之,詩題銜‘釣鼇客’,將俟便呈之。相國遂令延入,怒其狂誕,欲於言下挫之。及見 祐 ,不候,從容及問曰:‘秀才既解釣鼇,以何物為竿?’ 祐 對曰:‘用長虹為竿。’又問曰:‘以何物為鉤。’曰:‘以初月為鉤。’又問曰:‘以何物為餌?’曰:‘用 唐 朝 李相公 為餌。’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為餌釣,亦不難致。’遂命酒對斟,言笑竟日。”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六:“ 李白 開元 中謁宰相,封一版,上題曰:‘海上釣鼇客 李白 ’。” 葉玉森 《一島》詩:“不知何處釣鰲客,來此從荒闢蜃樓。”參見“ 釣鼇 ”。
削跡
見“ 削跡 ”。
亦作“ 削跡 ”。1.削除車跡。謂不被任用。《莊子·讓王》:“ 夫子 再逐於 魯 ,削跡於 衛 ,伐樹於 宋 。” 明 李贄 《復周南士書》:“然削跡伐木,餓 陳 畏 匡 ,其得免者亦幸耳,非勝算也。” 清 錢謙益 《康文初六十壽序》:“至如余之不肖,削跡竄逐,固無足道者。”
(2).消蹤匿跡。謂隱居。《莊子·山木》:“削跡捐勢,不為功名。”《後漢書·隗囂傳》:“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乞身。”《北齊書·楊愔傳》:“ 愔 遂棄衣冠於水濱若自沉者,變易名姓,自稱 劉士安 ,入 嵩山 ,與沙門 曇謨徵 等屏居削跡。” 清 顧炎武 《路光祿書來敘江東同好諸友一時徂謝感嘆成篇》詩:“削跡行吟久不歸,修門舊舘露先晞。”
種瓜
(1).栽植瓜果。《三國志·吳志·步騭傳》:“與 廣陵 衛旌 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記錢江事》:“思量塵土染京華,何似青山學種瓜。”
(2).古時幻術之一種。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世有祝師及諸幻術,猶能履火蹈刃,種瓜移井,倐忽之間,十變五化。” 王利器 集解引 劉盼遂 曰:“《御覽》卷九百七十八引《搜神記》曰:‘ 吳 時有 徐光 ,常行幻術。於市里從人乞瓜,其主弗與。便從索瓣,種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實,乃取食之,因賜觀者。及視所賷,皆亡耗矣。’ 黃門 種瓜之説,殆用此事。”《舊唐書·音樂志二》:“ 後魏 、 北齊 ,亦有魚龍辟邪……種瓜拔井之戲。”
張元乾名句,水調歌頭(追和)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舉手釣鰲客,削跡種瓜侯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