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蘇拯的《頌魯》
全文:
天推布魯仲尼,布週遊布典墳布。
游遍布七十國,不令遇一君。
一國如一遇,腳踏車不轉輪。
良由至化力,為國不為身。
禮樂行未足,邅回厄於陳。
禮樂今有餘,袞旒當聖人。
傷哉絕糧議,千載誤云云。
參考注釋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
邅回
亦作“ 邅回 ”。亦作“ 邅囘 ”。亦作“ 邅囬 ”。 1.難行不進貌。《淮南子·原道訓》:“邅回川谷之間,而滔騰大荒之野。” 高誘 註:“邅囘,猶委曲也。” 唐 張說 《同趙侍御乾湖作》詩:“一灣一浦悵邅迴,千曲千溠怳迷哉。”一本作“ 邅囘 ”。 唐 劉禹錫 《武林書懷五十韻》:“邅囬過 荊楚 ,流落感涼溫。”一本作“ 邅迴 ”。 宋 黃庭堅 《寄餘乾徐隱甫》詩:“江行長邅回,風水憂索米。” 明 何景明 《蹇賦》:“臨脩路而邅廻兮,恐叢棘之未盡。”
(2).輾轉;盤旋;縈繞。《淮南子·本經訓》:“曲拂邅迴,以像 湡 浯 。” 高誘 註:“邅迴,轉流也。” 南朝 梁 何遜 《望廨前水竹答崔錄事詩》:“鄉念一邅廻,白髮生俄頃。”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足使邊心憤薄,鄉思邅迴。”《荀子·賦》“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 唐 楊倞 註:“尾邅迴盤結,則箴功畢也。” 宋 蘇轍 《與楊元素書》之二:“見治裝舟行,自 洛陽 出陸百八十里至 汝 ,雖繚繞邅回,然久困資用殆盡,決不能陸行耳。” 清 姚鼐 《戊午九月十四日出雲樓寺作》詩:“邅迴將出谷,陰森又入奧。”
(3).困頓,不順利。《南史·張充傳》:“獨師懷抱,不見許於俗人,孤修神崖,每邅回於在世。” 唐 劉禹錫 《洛中謝福建陳判官見贈》詩:“潦倒聲名擁腫材,一生多故苦邅廻。”《敦煌變文集·頻婆娑羅王后宮綵女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只為無明相繫縛,邅廻不遇出頭年。” 宋 蘇軾 《次前韻寄子由》:“我少即多難,邅回一生中。” 明 張鳳翼 《紅拂記·棋決雌雄》:“摧折,侵地無方,攻城記屈,邅囘轉覺難發。”
(4).謂反覆研究學問。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或希構廈之餘,一賜觀覽,知小生於章句中欒櫨榱角之材,盡曾量度,則十餘年之邅迴,不為無所用矣。” 宋 王安石 《送靈仙裴太傅》詩:“邅回舊學皆殘藳,邂逅相看各老翁。”
見“ 邅迴 ”。
蘇拯名句,頌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