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鰲峰李老丈一首原文
幾年違別憶高賢,咫尺清風未結緣。
塵夢忽驚河漢外,客槎疑泛鬥牛邊。
瑞光遙射金銀闕,紫氣充連若木天。
重擬一尊同浴日,坐觀滄海變桑田。
詩詞問答
問:奉寄鰲峰李老丈一首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奉寄鰲峰李老丈一首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奉寄鰲峰李老丈一首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亭名
參考注釋
違別
(1) 離別;分別
違別多年
(2) 違背
高賢
(1).以之為高尚、賢良。《戰國策·趙策一》:“天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賢大王行義。”
(2).高尚賢良。《呂氏春秋·審分》:“譽以高賢,而充以卑下;贊以潔白,而隨以污德。”
(3).指高尚賢良的人。《漢書·禮樂志》:“大海蕩蕩水所歸,高賢愉愉民所懷。” 唐 陳子昂 《上薛令文章啟》:“然則文章薄伎,固棄於高賢;刀筆小能,不容於先達。”《花月痕》第十四回:“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違顏咫尺。——《左傳·僖公九年》
咫尺之遙
(2) 比喻微小
無咫尺之功
清風
清涼的風
清風徐來
清風明月
結緣
佛教徒指與佛結下緣分。泛指結下緣分
他和音樂結了緣
塵夢
塵世的夢幻。 五代 齊己 《送禪者游南嶽》詩:“塵夢是非都覺了,野雲心地更何妨。” 明 文徵明 《秋日過竹堂》詩:“破除塵夢來看竹,粧點閒情坐有僧。”《紅樓夢》第一二○回:“或者塵夢勞人,聊倩鳥呼歸去;山靈好客,更從石化飛來,亦未可知。”
河漢
(1) 銀河
(2) 比喻浮誇而不可信的空話,轉指不相信或忽視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莊子·逍遙遊》
客槎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晉 張華 《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 唐 羅隱 《黃河》詩:“ 高祖 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頭客槎輕。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 宋 蘇軾 《鵲橋仙·七夕》詞:“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宋 陸游 《予以壬戌慨然有賦》詩:“事似談春夢,身如寄客槎。”參見“ 客星 ”。
泛斗
亦作“泛斗”。神話謂乘槎上天觀星斗。 唐 駱賓王 《秋雲》詩:“泛斗瑤光動,臨陽瑞色明。” 明 李東陽 《漕運參將郭彥和鎮蘇松時有巨舟張東海名口海天一碧為賦長句》:“凌風不作 蘇 門嘯,泛斗還從 漢 使回。”
瑞光
吉祥之光。 晉 王嘉 《拾遺記·方丈山》:“以龍膏為燈,光耀百里,煙色丹紫,國人望之,鹹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應荐臻,瑞光頻朗。” 宋 蘇軾 《和子由中秋見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惲 《平湖樂·壽李夫人》曲:“見説仙家舊風度。壽星圖,瑞光浮動雲衢婺。”
銀闕
(1).道家謂天上有白玉京,為仙人或天帝所居。 南朝 梁元帝 《揚州梁安寺碑》:“白珪玄璧,餞 瑤池 之上;銀闕金宮,出 瀛州 之下。” 宋 劉克莊 《清平樂》詞:“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濛濛,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後入都, 諸桐嶼 太史贈詩云:‘學道終朝銀闕去,入都快比 玉門 還。’”
(2).指代明月。 宋 蘇軾 《中秋見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萬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紫氣
紫色的霞氣,古人以為瑞樣的徵兆
紫氣舒其石。——唐· 李朝威《柳毅傳》
若木
古代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 衡石山 、 九陰山 、 泂野之山 ,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郭璞 註:“生 崑崙西 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一說,即扶桑(見 清 段玉裁 《說文·木部》“榑”字注)。《楚辭·離騷》:“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唐 李嶠 《日》詩:“日出扶桑路,遙升若木枝。” 清 錢謙益 《曾湖浴日》詩:“浴日晴波漾六時,丹淵若木影參差。” 鄭澤 《登樓嘆》詩:“不見若木嬌榑桑,但見蝦蟹變作長鯨長。”
一尊
(1).猶獨尊。《史記·李斯列傳》:“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 司馬貞 索隱:“謂 始皇 並六國,定天下,海內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請氏 武 ,示一尊。” 李詳 《論桐城派》:“若舉天下統定一尊,猶之四瀆並而為一,雲此為正派,餘則非是,固無此理。”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但到奴隸製成立以後,地上權力統於一尊,於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歸於一統。”
(2).表數量。用於神佛塑象、大炮等,猶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來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腳 ,只搶得一尊觀音小龕,一軸 痴珠 小照,其餘都歸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經 《落花》詩:“玉闌煙冷空千樹,金谷香銷謾一尊。”
浴日
(1).語本《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 暘谷 ,浴於 鹹池 。”後以“浴日”指太陽初從水面升起。 唐 張說 《奉和聖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香池春溜水初平,預懽浴日照京城。” 唐 楊巨源 《寄昭應王丞》詩:“光動泉心初浴日,氣蒸山腹總成春。”
(2).古有 羲和 浴日的傳說。見《山海經·大荒南經》。後以喻功勳巨大。參見“ 補 * 日 ”。
坐觀
坐視;旁觀。《後漢書·皇甫規傳》:“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十年矣。” 唐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且天上無雨,地下無麥,有眼者共見,有耳者共聞,決非欺罔朝廷,豈可坐觀不放。”
滄海
大海。以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樂府詩集·曹操·步出夏門行》
桑田
(1).種植桑樹與農作物的田地。《詩·鄘風·定之方中》:“星言夙駕,説於桑田。”
(2).也專指植桑之田。 唐 韋應物 《聽鶯曲》詩:“伯勞飛過聲跼促,戴勝下時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過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慶 去巡閲,他便説出來要順便踏勘桑田。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3).指桑田滄海的相互變化。 明 楊珽 《龍膏記·遊仙》:“看人間幾變桑田,忙提覺柱下仙官,早喚醒繡戶嬋娟,休戀著舞鏡飛鸞。” 清 吳偉業 《海戶曲》:“遂使 相如 夸陸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參見“ 桑田滄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傳·僖公二年》:“ 虢公 敗 戎 於 桑田 。” 楊伯峻 註:“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靈寶縣 之 稠桑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