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汝鐩的《送仲久之京口》
全文:
才歸又東去,且道幾時還。
算路亦差遠,緣君不耐閒。
江城登鐵瓮,煙寺認金山。
我昔經行地,詩牌掛壁間。
參考注釋
行地
(1).行於地上。《淮南子·人間訓》:“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蜀郡 有 萬里橋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萬里則歸。’”
(2).《易·坤》:“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王弼 註:“地之所以得無疆者,以卑順行之故也。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 孔穎達 疏:“以柔順為體,終無禍患,順行地無疆,不復窮已。”後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順。《後漢書·皇后紀贊》:“乘剛多阻,行地必順。”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遠國之民,望如父母,近國之民,從如流水。故行地滋遠,得人彌眾,是何也?懷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處世實踐。《莊子·人間世》:“絶跡易,無行地難。”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云:“人之處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跡難。”
(5).經行的地方。 宋 楊萬里 《見澹庵胡先生舍人》詩:“補天老手何須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詩牌
(1).用以題詩的木板。 宋 王安石 《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褒賢樂善自為美,當掛廟壁為詩牌。”《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酒保道:‘解元借筆硯,莫不是要題詩賦?卻不可污了粉壁。本店自有詩牌。若是污了粉壁,小人今日當直,便折了這一日日事錢。’”
(2).指題上詩的木板。 清 厲鶚 《王蒻林司勛邀游惠山訪愚公谷》詩之一:“ 二泉亭 下看詩牌,轉入蕭森秀嶂街。”
(3).韻牌。刻詩韻上下二平聲為紙牌式,每韻一葉,總三十葉,山游分韻,人取一葉,吟以用韻。見 明 屠隆 《考槃餘事·韻牌》。 清 秋瑾 《東風第一枝·雪珠》詞:“儘圍爐閒理詩牌,瘦了梅花人面。”
(4).文人遊戲,各以牌分取雜字,綴成韻語,是牌亦曰詩牌。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七:“近士大夫競以詩牌集字,牽湊無理,或至刻之集中,尤可笑。”
掛壁
掛於壁上。比喻擱置不用。《北齊書·文苑傳·樊遜》:“詔書掛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門,無求而不可。”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至如 漢 代《公羊》,擅名三傳, 晉 年《莊子》,高視六經,今並掛壁不行,綴旒無絶。” 宋 陸游 《秋思》詩之五:“書生餓死尋常事,那得重彈掛壁冠。”
趙汝鐩名句,送仲久之京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