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連日快晴登金華庵觀大面諸峰》
全文:
齋心謁殊庭,異境目力眩。
積陰疑漏天,媧石誰與煉。
列仙喜我於,一笑晴景現。
絮雲斂太空,螺翠敞大面,正位儼宸極,群峰拱星弁。
煙雲互吐吞,草木郁蔥倩。
錯磨金碧麗,襞積霞綺絢。
平生飫看山,及茲頗創見。
常聞西城君,承詔通明殿。
玉虬層空來,寶室仙境擅。
真侶萬五千,朝夕侍游燕。
凝神杳渺間。
稽首瓣香薦。
倏看碧瑤岑。
坌起白雲片。
溟幸含一氣,瞬息閱千變。
意恐大隗迷惑作巨鰲抃。
仙者奚異人,豈忍為獨善。
利慾膏火熬,是非這時角戰。
持是以求仙,何民沙作膳。
吾身信浮漚,世事如掣電。
本來一晶明,初不假方便。
陰緣聊爾耳,可使為物轉。
寸田須鋤耘,老屋亟營繕。
行迷及未遠,補過以無倦。
飈游如胖子,印我本誓願。
他年蘭初館,或可備精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利慾
對私利的欲望。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雅性謙克,不吝於利慾。”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不為利慾動,不為屬託屈。” 宋 陸游 《秋思》詩:“利慾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八:“迎接我的,是一張中年商人的臉,削長,尖瘦,布滿了利慾的皺紋。”
膏火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 梁 何遜 《為衡山侯與婦書》:“心如膏火,獨夜自煎。” 宋 蘇軾 《上元夜》詩:“今年江海上,雲房寄山僧,亦復舉膏火,松間見層層。”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重貶》:“相逢頃刻時,離情又催,心如膏火有誰知。”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油》:“坐不惜膏火,愁隨更漏長。”
(2).特指夜間讀書用的燈火。因亦借指勤學苦讀。 唐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詩:“不是無膏火,勸郎勤六經。” 宋 蘇軾 《送蜀僧去塵》詩:“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圖竟落孫山。”
(3).指供學習用的津貼。《明史·楊爵傳》:“兄為吏,忤知縣繫獄。 爵 投牒直之,並繫。會代者至, 爵 上書訟冤。代者稱奇士,立釋之,資以膏火。”《紅樓夢》第九回:“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以為學中膏火之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他在局裡,卻還是當一個學生的名目,一個月才四吊錢的膏火,你叫他怎么夠用啊!” 梁啓超 《辛亥革命的意義》:“前 清 末年辦學堂,學費膳費書籍費,學堂一攬乾包,還倒貼學生膏火。”
是非
(1) 對與錯;正確和謬誤
是非問題
(2) 口舌;糾紛
搬弄是非
(3) 評論;褒貶
不屑隨人是非
角戰
爭戰;以戰爭較勝負。 漢 袁康 《越絕書·德序外傳記》:“昔者, 越王 句踐 困於 會稽 ,嘆曰:‘我其不伯乎?’欲殺妻子,角戰以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 春秋 以後,角戰英雄,六經泥蟠,百家飆駭。”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奉東篇》:“於是東邊 倭 兵分為兩大枝,一以 鳳凰城 為老巢,日與我 大高嶺 防兵崎嶇角戰。”
程公許名句,連日快晴登金華庵觀大面諸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