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甫的《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全文:
鶢鶋至魯門,不識鐘鼓饗。
孔翠望赤霄,愁思雕籠養。
滎陽冠眾儒,早聞名公賞。
地崇士大夫,況乃氣精爽。
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
神農極闕漏,黃石愧師長。
藥纂西極名,兵流指諸掌。
貫穿無遺恨,薈蕞何技癢。
圭臬星經奧,蟲篆丹青廣。
子云窺未遍,方朔諧太枉。
神翰顧不一,體變鍾兼兩。
文傳天下口,大字猶在榜。
昔獻書畫圖,新詩亦俱往。
滄洲動玉陛,宣鶴誤一響。
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
嗜酒益疏放,彈琴視天壤。
形骸實土木,親近唯几杖。
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
晚就芸香閣,胡塵昏坱莽。
反覆歸聖朝,點染無滌盪。
老懞台州掾,泛泛浙江槳。
覆穿四明雪,飢拾楢溪橡。
空聞紫芝歌,不見杏壇丈。
天長眺東南,秋色餘魍魎。
別離慘至今,斑白徒懷曩。
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
劇談王侯門,野稅林下鞅。
操紙終夕酣,時物集遐想。
詞場竟疏闊,平昔濫吹獎。
百年見存歿,牢落吾安放。
蕭條阮鹹在,出處同世網。
他日訪江樓,含淒述飄蕩。
參考注釋
三絕
(1).指 三國 魏 《受禪碑》的 王朗 文、 梁鵠 書、 鍾繇 刻字。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書, 鍾繇 鐫字,謂之三絶。”
(2). 三國 吳 主 趙夫人 的織錦、刺繡、絲幔被稱為“機絕”、“針絕”、“絲絕”,人謂“ 吳 有三絶,四海無儔其妙。”見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3).指 晉 顧愷之 的才、畫、痴。《晉書·文苑傳·顧愷之》:“俗傳 愷之 有三絶:才絶、畫絶、痴絶。”
(4).指 晉 袁山松 之《行路難》辭、 羊曇 唱樂、 桓伊 輓歌。《晉書·袁山松傳》:“ 山松 善音樂,舊歌有《行路難》曲,辭頗疎質,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辭句,婉其節制,每因酣醉縱歌之,聽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5).指 晉 戴逵 所作佛像, 顧愷之 所作 維摩 畫圖, 義熙 年間 獅子國 所獻玉像。《南史·夷貊傳上·師子國》:“ 晉 義熙 初,始遣使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軀,及 顧長康 《維摩畫圖》,世人號之三絶。”
(6). 南朝 宋 謝瞻 所作《喜霽》詩, 謝靈運 寫之, 謝琨 詠之, 王弘 稱之為三絕。見《南史·謝瞻傳》。
(7). 南朝 梁元帝 畫 孔子 像,自撰讚辭並自書之,時人謂之三絕。見《南史·梁元帝紀》。
(8). 隋 田僧亮 、 楊契丹 、 鄭法士 三人在京師 光明寺 畫小塔, 鄭 圖東壁北壁, 田 圖西壁南壁, 楊 畫外邊四面,稱為三絕。見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楊契丹》。
(9).指 唐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閎 三畫家合作之《金橋圖》。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橋 ,羽儀甚盛,詔 吳道玄 、 韋無忝 、 陳閎 ,令同製《金橋圖》。“聖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馬, 陳閎 主之;橋樑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 吳道玄 主之;狗馬騾驢牛羊駱駝貓猴豬貀四足之類, 韋無忝 主之。圖成時為三絶焉。”見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10). 唐 張璪 常畫古松於齋壁, 符載 為之作贊, 衛象 為之配詩,亦一時三絕。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11).指 唐 鄭虔 之詩、書、畫。《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 鄭虔 三絶。’” 金 趙秉文 《寄王學士子端》詩:“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鄭虔 三絶畫詩書。”
(12).指 唐 李揆 之門第、人物、文學。《新唐書·李揆傳》:“ 揆 美風儀,善奏對,帝嘆曰:‘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絶。”
(13). 唐 宋之問 之父 令文 富文辭、工書、力絕人,世稱三絕。見《新唐書·宋之問傳》。
(14). 唐 韋暠 善判、 李亘 工書, 彥伯 屬辭,時稱“河東三絕”。見《新唐書·徐彥伯傳》。
(15). 唐文宗 時,詔以 李白 之歌詩, 裴旻 之劍舞, 張旭 之草書為三絕。見《新唐書·李白傳》。
(16).三次斷絕。《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絶。” 宋 蘇軾 《夜夢》詩:“《易》韋三絶 丘 猶然,如我當以犀革編。”
御題
(1).天子親筆題寫;亦指天子親筆題寫的詩或字。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三絶自御題,四方尤所仰。” 仇兆鰲 註:“《唐書》: 虔 善圖山水,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 鄭虔 三絶。’” 唐 張蠙 《宴駙馬宅》詩:“座中古物多仙意,壁上新詩有御題。” 宋 無名氏 《盛事美談》:“御題其門。”
(2).天子命名詩文題目。 唐 李洞 《龍州送人赴舉》詩:“踏月趨金闕,拂雲看御題。” 宋 葉夢得 《岩下放言·來歲狀元賦》:“至御試,御題果出《鑄鼎象物賦》。”
四方
(1)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泛指各個方面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正方形或正方體
一隻四方的木頭匣子
杜甫名句,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