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奉送李大夫歸長沙》
全文:
秋潮夜落江為墟,青溪茁茁生菰蒲。
舟舫逍遙賓從疏,誰識長沙李大夫。
十年持節使江吳,轉入七閩將漕車。
道上狂賊未伏誅,少壯瘡痍官吏逋。
公方疾驅布威德,朝廷發兵趣捕賊。
兵多賊少即日降,公獨至今為失職。
白首飄然歸故國,由來仕宦終無極。
借令得意任公卿,年迫桑榆心更惜。
昔時柴車一束書,今日朱門百口食。
大夫月奉三萬錢,何必要塗爭埶力。
野人結庵齊山傍,早歲曾為門下客。
不遺簪履惠相訪,顧我青山唯四壁。
野人適自三湘來,布衣猶帶湘山碧。
公舟少駐洞庭下,盡洗都城塵土跡。
參考注釋
遺簪
亦作“ 遺簮 ”。1.指失落的簪子。《史記·滑稽列傳》:“前有墮珥,後有遺簪。”《西湖遊覽志餘·熙朝樂事》引 劉邦彥 《上元十五夜觀燈詩》:“歸遲不屬金吾禁,爭覓遺簪與墜鈿。” 清 錢謙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賦長句十四韻為壽》:“去國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舊遺簪。”
(2). 孔子 出遊,遇一婦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勸慰她。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事見《韓詩外傳》卷九。後以“遺簪”比喻舊物或故情。 唐 李嶠 《答李清河書》:“兄仁及遺簮,禮縟追賻,千古之下,凜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詩:“不棄遺簮舊,寧辭落帽還。”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刑廳叩信》:“豈不念遺簪,奈胭脂虎視眈,背生有子今無憾。” 清 王夫之 《雪賦》:“有似去國之臣,裴徊賜玦;下山之婦,悵惘遺簪。”參見“ 遺簪墜屨 ”。
(3).卸去簪纓。謂掛冠辭官。 元 袁桷 《次韻雜詩》之五:“遺簪隱世德,忍垢躬灌園。”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四壁
屋子的四面牆壁,泛指整個屋子
四壁皆空
這個書房四壁全是書
沈遼名句,奉送李大夫歸長沙名句
名句推薦
雲破月窺花好處,夜深花睡月明中
唐寅《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