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
全文:
天地未分先立經,自吾道外豈常情。
伊周孔子直方大,堯舜文王純粹精。
新犢生時無次刺,牡羊熟後可縱橫。
有言終與一為二,予欲無言是混成。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伊周
商 伊尹 和 西周 周公旦 。兩人都曾攝政,後常並稱。亦指執掌朝政的大臣。《漢書·張陳王周傳贊》:“ 周勃 為布衣時,鄙朴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 呂 ,立 孝文 ,為 漢 伊 周 。” 顏師古 註:“處 伊尹 、 周公 之任。”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四:“ 李公 一清宮掖,德比 伊 周 ,再殄兇渠,功超 衛 霍 。” 宋 劉炎 《邇言》:“功蓋天地,忠貫日月,進則毅然身任天下之重,退則怡然了無慍戚之容,求之於古,其 伊 周 之亞與?” 明 許潮 《同甲會》:“坐掌台衡時已久,論功名堪並 伊 周 。” 清 李漁 《慎鸞交·造端》:“小生才凌 董賈 ,志並 伊 周 。雖生富貴之家,不染奢靡之習。”
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中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幼年生活貧困。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50歲時任魯國司寇,攝行相事。後同學生周遊列國,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事業,傳弟子有3000人,著名者72人。政治上主張“正名”,認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以鞏固等級名分和社會秩序。提倡德治教化,反對苛政。倫*理思想上宣傳“仁”。“仁”是符合等級制度的言行規範,又是維護家長制的精神支柱,是品德素養恭、寬、信、敏、惠的總稱。教育思想上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知新”。重視因材施教。現存《論語》集錄孔子言行
直方大
平直、端方、正大。《易·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宋 孫宗鑒 《東皋雜錄》:“ 東坡 喜嘲謔,以 呂微仲 豐碩,每戲之曰:‘公真有大臣體,此《坤》六二所謂直方大也。’”
堯舜
(1) 堯和舜。據說都是上古的賢明君主
(2) 泛指聖人
純粹
(1) 不攙雜其它成分的;無攙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異質物質的
一個純粹的人
(2) 沒有攙雜的;同一個類型的
他們原始的語言至今還純粹,沒有攙雜任何東西
(3) 真正體現了事物的本質的
曾豐名句,李叔度與兒曹談理道余竊聽而記以一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