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會稽行》
全文:
我欲游蓬壺,安得身插羽;我欲隱嵩華,嘆息非吾土。
會稽多名山,開跡自往古;豈惟頌刻秦,乃有廟祀禹。
山形舞鸞鳳,泉脈流湩乳。
家家富水竹,處處生蘭杜。
方舟泛曹娥,健席拂天姥,朱樓入煙霄,白塔臨雲雨,修梁看龍化,遺箭遣鶴取。
茶荈可作經,楊梅亦著譜,湖蓴山蕨輩,一一難遽數。
終年游不厭,冰玉生肺腑。
誦詩有樵童,乞字到俚嫗。
況復青青衿,盛不減鄒魯。
古詩三千篇,安知闕吳楚;土風聊補亡,吾言豈誇詡。
參考注釋
蓬壺
即 蓬萊 。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 唐 沉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曾在 蓬壺 伴眾仙,文章枝葉五雲邊。”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再來受 蓬壺 約。”
插羽
古代軍書插羽毛以示迅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植義颺辭,務在剛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辭緩;露板以宣眾,不可使義隱。”《封氏聞見記·露布》引《魏武奏事》:“有警急,輒露版插羽。”
嵩華
(1). 嵩山 和 華山 的並稱。 晉 葛洪 《抱朴子·守塉》:“夫欲隮 閬風 陟 嵩 華 者,必不留行於丘垤;意在乎游 南溟 汎滄海者,豈瑕逍遙於潢洿。”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稟 嵩 華 之玉石,潤 河 洛 之波瀾。”《宋史·种放傳》:“ 放 沉默好學……每往來 嵩 華 間,慨然有山林意。” 清 陳維崧 《沁園春·題竹逸小像》詞:“任裁為拄杖,躡他 嵩華 ;劈成橫笛,吹出《伊》《涼》。”
(2).比喻崇高。 唐 皮日休 《內辯》:“公當時之望, 溟 渤 於文場, 嵩 華 於朝右。”
嘆息
(1) 嘆氣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聞琵琶已嘆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倚杖自嘆息。——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僅嘆息曰。——《資治通鑑》
御史嘆息去。——清· 張廷玉《明史》
制府繞階嘆息,知變生肘腋,頃刻間便有作亂之事。——清· 魏源《聖武紀》
(2) 嘆美;讚嘆
姑娘此時,除了心中感激,點頭嘆息之外,再無別話。——《兒女英雄傳》
吾土
我的鄉土。 漢 王粲 《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唐 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詩:“ 建德 非吾土, 維揚 憶舊遊。”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陸游名句,會稽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