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其一

作者:何治 朝代:明代

厓山弔古·其一原文

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怠而荒矣,厓山其亡。

厓山兀兀,厓水湯湯。

天地其長,日月其光。

鑒前者失,願獻我皇。

詩詞問答

問:厓山弔古·其一的作者是誰?答:何治
問:厓山弔古·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厓山弔古·其一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注釋

1. 四言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無荒

謂不廢亂(政事)。《詩·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鄭玄 箋:“荒,廢亂也。良,義也。君之好義,不當至於廢亂政事。”《文選·陸機<短歌行>》:“短歌有詠,長夜無荒。” 李周翰 註:“言雖歌詠樂飲,無得廢於政事。”

四夷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含有輕蔑之意。《書·畢命》:“四夷左衽,罔不鹹賴。” 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後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雲。”

(2).泛指外族、外國。 清 魏源 《<聖武記>敘》:“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

來王

指古代諸侯定期朝覲天子。《書·大禹謨》:“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孔 傳:“言天子常戒慎無怠惰荒廢,則四夷歸往之。”《南齊書·蕭赤斧傳》:“ 世祖 嗣興,增光前業,雲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舉踵來王,交臂納貢。” 何啟 胡禮垣 《新政論議》:“修文德以服遠人,來享來王著其效。”

厓山

山名。又名 厓門山 。在 廣東 新會縣 南大海中。與 湯瓶嘴 對峙如門,形勢險要。 宋 紹興 時置 厓山寨 ,為扼守 南海 門戶。 宋 末為抗 元 最後據點, 陸秀夫 負帝 昺 投海於此。 宋 文天祥 《<祥興>詩序》:“ 厓山 乃海中之山,兩山相對,延袤中一衣帶水,山口如門。”參閱《太平寰宇記·新會縣》、《廣東通志·山川一》。

兀兀

(1) 不動的樣子

他兀兀地看看我

(2) 勤奮刻苦的樣子

(3) 昏沉的樣子

湯湯

(1) 水勢浩大、水流很急的樣子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范仲淹《岳陽樓記》

東邊是流水湯湯的延河,隔河是 清涼山。——《歌聲》

(2) 廣大貌;浩茫貌

心湯湯而誰告?魄寂寂而何語?——南朝 梁· 沈約《待罪江南思北歸賦》

(3) 形容非常流利

別人拿上書去,湯湯的背了,號上書,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緣傳》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前者

所述兩種情況的前一種;所述兩物的前一物;所述的兩人、兩團體的前一人或前一團體

詩詞推薦

厓山弔古·其一原文_厓山弔古·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