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項安世的《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雲氣異甚》
全文:
曉發名溪莊,午飯馬跡庫。
下車著芒鞋,扶杖陟罔路。
碾槽深側足,石磴高舉步。
初登黃茅嶺,稍入青箬霧。
苔深灑綦偪,露重濕袍絝。
水聲浩呼涌,山氣汩馳鶩。
傍傾眩欲落,上滑危樓仆。
尋幽不憚險,已倦寧得住。
荒程迷遠近,雜徑惡叉互。
喜經茶園頭,艷見蓮岳處。
喘汗扇方乾,驚魂招始駐。
引領煩山僧,鞺鞳開閣戶。
尖峰岌前陳,鳴水橫下*注。
浮嵐出奇巧,頃刻紛異趣。
憧憧行市人,梟梟上煙炷。
濃敷步障青,淡抹輕紈素。
昏然俱晦冥,粲若忽陳露。
穿窗來有情,掃跡去如怒。
旋觀不忍舍,留宿當至暮。
誰傅西嶺書,贈我碧雲句。
雲當上封頂,共看扶桑樹。
棄置且行行,妙高台上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棄置
扔在一邊,廢棄
一個棄置的香菸盒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高台
(1).高建樓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廣池,湛樂飲酒。”《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
(2).高的樓台。 晉 左思 《吳都賦》:“造 姑蘇 之高臺,臨四遠而特建。”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黃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3).比喻京師。《文選·曹植<雜詩>之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
(4).頭之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頭》:“《黃庭經》:高臺通天臨中野。”原註:“頭為高臺。”
上去
(1) 由低處到高處
順著山坡爬上去
(2) 登上
車來了,你上去吧
(3) 向前發展;得到提高
這裡的工作老是搞不上去
項安世名句,二十日步上方廣寺觀蓮華峰雲氣異甚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