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雪閣

作者:胡志道 朝代:宋代

望雪閣原文

黃帝乘雲至帝鄉,空留轍跡鎖穹蒼。

茫茫丹鼎知何在,曳曳霓旌不可望。

乞得溪山增氣象,真成草木被恩光。

我來睇目憑欄久,是可無情憶楚襄。

詩詞問答

問:望雪閣的作者是誰?答:胡志道
問:望雪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望雪閣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黃帝

(1).古帝名。傳說是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居 軒轅之丘 ,故號 軒轅氏 。又居 姬水 ,因改姓 姬 。國於 有熊 ,亦稱 有熊氏 。以土德王,土色黃,故曰 黃帝 。《易·繫辭下》:“ 神農氏 沒, 黃帝 、 堯 、 舜 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孔穎達 疏:“ 黃帝 , 有熊氏 少典 之子, 姬 姓也。”《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裴駰 集解:“號 有熊 。” 司馬貞 索隱:“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 黃帝 ,猶 神農 火德王而稱 炎帝 然也。”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殘春一》:“但是他那粉白色的皮膚,平滑無表情的相貌,好像是我們祖先傳來的一種烙印一樣,早使我知道他是我們 黃帝 的子孫了。”

(2).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指中央之神。《禮記·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 黃帝 ,其神 后土 。”《史記·天官書》:“ 黃帝 行德,天夭為之起。” 張守節 正義:“ 黃帝 ,中央 含樞紐 之帝。” 宋 高似孫 《緯略》卷八:“《洛書》曰: 蒼帝 起,青雲扶日; 赤帝 起,赤雲扶日; 黃帝 起,黃雲扶日; 白帝 起,白雲扶日; 黑帝 起,黑雲扶日。”

乘雲

(1).駕雲;馭雲。《楚辭·離騷》:“吾令 豐隆 乘雲兮,求 宓妃 之所在。”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二:“夜領 張徹 投 盧仝 ,乘雲共至 玉皇 家。”《鏡花緣》第十三回:“當日小弟聞 大人國 只能乘雲而不能走,每每想起,恨不能立刻見之,今果至其地,真是天從人願。”

(2).升天,仙去。 宋 蘇舜欽 《感興》詩:“吾朝三聖人,乘雲不可覩。”

帝鄉

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

帝鄉不可期。——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轍跡

亦作“ 轍跡 ”。1.車子行駛的痕跡。《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晉 棗據 《船賦》:“且其行無轍跡,止無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馳奔。”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唐 白居易 《人之窮困由君之奢欲策》:“倦畋漁之樂,疲轍跡之游。” 清 馬維翰 《瀘定橋》詩:“人影漾驚波,行空無轍跡。” 艾青 《手推車》詩:“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

(2).痕跡。《老子》:“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讁。” 南朝 梁 任昉 《答劉居士》詩:“行無轍跡,理絶心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篇三》:“ 顏子 則去一分私,顯一分公,除彼己之轍跡,而顯其和平。”

(3).猶途徑。《淮南子·主術訓》:“今治亂之機,轍跡可見也。” 明 方孝孺 《任重齋記》:“他如七十子之徒,雖其才各殊,至於轍跡亦一而已,蓋自任之道同也。”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夫 孟 荀 文之祖也; 子政 、 子云 ,文之盛也:典型具在,轍跡各殊。”

見“ 轍跡 ”。

穹蒼

地球上空巨大的圓拱或穹窿;天空,蒼穹

舒憤訴穹蒼

殺氣凌穹蒼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丹鼎

煉丹用的鼎。 唐 盧照鄰 《贈李榮道士》詩:“圓洞開丹鼎,方壇聚絳雲。” 金 元好問 《游天壇雜詩》之五:“同向燕家舐丹鼎,不隨雞犬上青雲。” 明 謝讜 《四喜記·椿庭慶壽》:“期鶴算謾吞石髓,保童顏何煩丹鼎。”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曳曳

(1).飄動貌。 唐 孟浩然 《行至汝墳寄盧徵君》詩:“曳曳半空里,溶溶五色分。” 宋 梅堯臣 《同玉汝謁裴如晦》詩:“逡巡冠帶出,青綬何曳曳!”

(2).遲緩貌。 唐 元結 《說楚何惑王賦中》:“舒舒曳曳,若多醇酎而不知所制。”

(3).象聲詞。 宋 歐陽修 《鳴蟬賦》:“四無雲以清天,雷曳曳其餘聲。”

霓旌

(1).相傳仙人以雲霞為旗幟。《楚辭·劉向<九嘆·遠逝>》:“舉霓旌之墆翳兮,建黃纁之總旄。” 王逸 註:“揚赤霓以為旌。” 前蜀 韋莊 《喜遷鶯》詞:“香滿衣,雲滿路,鸞鳳繞身飛舞。霓旌絳節一羣羣,引見 玉華君 。” 宋 錢易 《南部新書》癸:“ 高駢 在 淮南 ,有贄歌者,末章云:五色真龍上漢時,願把霓旌引煙策。” 明 夏完淳 《觀濤》詩:“海女霓旌乍有無,雷鼓填填 屏翳 怒。”

(2).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明 陸采 《懷香記·假公薦舉》:“閶闔欲開,霓旌飄颻乎翠樹;冕旒方坐,仙仗森簇于丹墀。”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氣象

(1)

(2) 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颳風、下雨、閃電、打雷等等

氣象萬變

(3) 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4) “氣象學”的俗稱

(5) 事物的情況、態勢

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6) 景色,景象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山氣象

(7) 指跡象

見是伏兵氣象

真成

(1).真是;實是。 唐 李白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詩:“ 衛青 謾作大將軍, 白起 真成一竪子。” 唐 張鷟 《遊仙窟》:“真成物外奇稀物,實是人間斷絶人。”

(2).真箇;的確。 南朝 梁簡文帝 《和人以妾換馬》詩:“真成恨不已,願得路傍兒。” 唐 韓愈 《過鴻溝》詩:“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宋 陸游 《正月二十八日大雪過若耶溪至雲門山中》詩:“山中看雪醉騎驢,清賞真成十載無。”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恩光

猶恩澤。 南朝 梁 江淹 《獄中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如臣寵榮,豈足為諭,慙惶踴躍,進退難安,拜受恩光,戰汗交集。”《水滸傳》第七一回:“一則祈保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

睇目

斜著眼。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藺相如寇恂》:“ 安思順 帥朔方, 郭子儀 與 李光弼 俱為牙門都將,而不相能。雖同盤飲食,常睇目相視,不交一語。”

縱目。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嶔。睇目有極覽,游情無近尋。”

憑欄

身倚欄桿

憑欄遠眺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楚襄

(1).指 戰國 時 楚襄王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 楚襄 讌集,而 宋玉 賦《好色》。意在微諷,有足觀者。”

(2). 楚 地 襄陽 。泛指 楚 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湖主》:“歸過 洞庭 ,見一畫舫…… 梁 目注舫中,見一少年丈夫,科頭疊股其上;傍有二八姝麗,挼莎交摩。念必 楚 襄 貴官。”

詩詞推薦

望雪閣原文_望雪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