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尺金繩哲匠能,巋然吾道炤淵凝

申佳允上范質公先生(次方孩未先生韻)·其一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申佳允的《上范質公先生(次方孩未先生韻)·其一》

全文:
玉尺金繩哲匠能,巋然吾道炤淵凝
風高奮擊江河楫,天霽孤懸日月燈。
吏部文章垂斗極,老成風節峙岡陵。
東山勉為蒼生起,白社青鞋又豈應。

申佳允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玉尺

(1).玉制的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術解》:“後有一田父耕於野,得 周 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 試以較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服 阮 神識。”

(2).借指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 唐 李白 《上清寶鼎詩》:“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清 趙翼 《秋闈分校即事》詩:“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許評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一回:“只為金篦能刮眼,更將玉尺付君身。”

(3).尺的美稱。 宋 王珪 《宮詞》:“金針玉尺裁縫處,一對盤龍落剪刀。”

(4).比喻魚。 宋 楊萬里 《松江鱸魚》詩:“買來玉尺如何短,鑄出銀梭直是圓。白質黑章三四點,細鱗巨口一雙鮮。” 元 王舉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魚鱗玉尺戲晴波,燕嘴芹泥補舊窩。”

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於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2).佛經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雲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

哲匠

(1).指明達而富有才能的大臣。《文選·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哲匠感蕭晨,肅此塵外軫。” 李周翰 註:“哲,智也;匠,謂善宰萬物者;謂 桓玄 也。” 唐 王維 《和僕射晉公扈從溫湯》詩:“謀猷歸哲匠,詞賦屬文宗。”

(2).指有高明技術的工匠。 唐 黎逢 《水化為鹽賦》:“伊昔煮海為鹽,以稟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貴,哲匠之謀可研。” 唐 劉禹錫 裴度 《予自到洛中與樂天為文酒之會聯句》:“洪鑪思哲匠,大廈要羣材。” 宋 范仲淹 《金在鎔賦》:“熠耀騰精,乍躍洪鑪之內,縱橫成器,當隨哲匠之心。”

(3).泛指有高超才藝的文人、畫家等。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詩:“學業醇儒富,辭華哲匠能。”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敘畫之興廢》:“圖畫之妙,爰自 秦 漢 ,可得而記;降於 魏 晉 ,代不乏賢,洎乎南北,哲匠間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子容》:“﹝ 張子容 ﹞興趣高遠,略去凡近。當時哲匠,鹹稱道焉。” 清 王士禛 《師友詩傳錄》:“若夫神工哲匠,顛倒經樞,思若連絲,應之杼軸;文如鑄冶,逐手而遷。”

巋然

高高挺立而顯得穩固的樣子

巋然不動

巋然獨存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淵凝

謂深厚。《魏書·禮志二》:“陛下叡哲淵凝,欽明道極,應必世之期,屬功成之會。”

申佳允名句,上范質公先生(次方孩未先生韻)·其一名句

詩詞推薦

玉尺金繩哲匠能,巋然吾道炤淵凝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