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杜關的《自壽詩十二首·其十》
全文:
似夷似惠似潛夫,不富不貧不腐儒。
徑醉二參交履舄,狂呼百萬擲樗蒲。
詩宗正軌唐音有,琴譜中聲蜀派無。
意造我書兼眾體,古文籀篆隸分俱。
參考注釋
詩宗
(1).專攻《詩經》而為人們所宗仰的名家。 清 汪懋麟 《<漁洋續集>序》:“國子祭酒 濟南 王先生 ,產聖人之鄉,傳 申 轅 之學,為 齊 魯 詩宗,卓矣!”
(2).眾所敬仰的詩人,詩壇泰斗。 唐 姚合 《寄陝州王司馬》詩:“自當臺直無因醉,一別詩宗更懶吟。” 宋 楊萬里 《曉望》詩:“不須兼 鮑 謝 ,始得擅詩宗。” 清 錢謙益 《仙壇倡和詩》之三:“已悔六時違浄業,誰傳四始立詩宗。”
正軌
正常的發展途徑
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軌上
唐音
(1).指漢語。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唐音梵音相雜時。”
(2).指 唐 詩及其風格。 宋 朱勝非 《秀水閒居錄》:“此 陳與義 《秋夜詩》也,置之 唐 音,不復可辨。”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學窮 宋 理談偏妙,詩合 唐 音自不知。” 柳亞子 《胡寄塵詩序》:“余與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 楚 。”
中聲
(1).中和之聲。《左傳·昭公元年》:“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杜預 註:“此謂先王之樂得中聲,聲成,五降而息也。” 楊伯峻 註:“宮商角徵羽五聲,有遲有速,有本有末,調和而得中和之聲,然後降於無聲。”《國語·周語下》:“古之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韋昭 註:“考,合也,謂合中和之聲。” 明 唐順之 《送陸訓導序》:“昔 孔子 患 鄭 、 衛 之聲亂於雅頌,乖剌無所從正……自是刪《詩》,定其中聲,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聲。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為中聲。”
杜關名句,自壽詩十二首·其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