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聞河南山東得雨識喜》
全文:
齊鄭麥為秋,所需三月雨。
向接方伯奏,東郊趾待舉。
晨夙望南雲,默禱心怇怇。
油然亦屢作,霈兮方延佇。
不遲數日間,郵傳遞佳語。
既欣一犁深,更幸兩州普。
豈惟滋來牟,兼可播稌黍。
眉舒有餘望,心沃無繁苦。
繄余德涼薄,誠格敢自詡。
祗此省歲心,綏豐願海宇。
去冬三白兆,春霖潤膏土。
皇州景色佳,花柳紛煙墅。
察近而略遐,此戒銘心所。
憶昔扶風守,所慮百里許。
彼喜尚艱致,我喜豈易睹。
參考注釋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東郊
(1). 西周 時,特指其東都 王城 以東的郊外。 周 滅 商 後,遷 殷 民於此。《書·君陳》:“ 周公 既沒,命 君陳 分正東郊 成周 。” 孔穎達 疏:“ 周公 遷 殷 頑民於 成周 。頑民既遷, 周公 親自監之。 周公 既沒,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陳 代 周公 監之,分別居處,正此東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國都或城市以東的郊外。《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漢 班固 《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 陳王 鬭雞道, 安仁 采樵路。東郊豈異昔,聊可閒餘步。”《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東郊漸覺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待舉
(1).等待舉用。《禮記·儒行》:“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 鄭玄 註:“舉,見舉用也。”
(2).謂等待興辦。如:百廢待舉。
乾隆名句,聞河南山東得雨識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