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壽張太尊》
全文:
淑氣方回暖,花光又報朝。
玄雲陰壟麥,絳露灑陵苕。
歲葉豐年兆,民興太守謠。
三辰七緯正,五雨十風調。
地表秦封舊,勝留漢使標。
暄寒氣候別,耕鑿土風寥。
恤緯知民隱,蒲鞭創俗刁。
興文陶禮樂,驅惰習漁樵。
照魅狐潛鏡,鋤奸莠辨苗。
劬鴻遵水次,馴鹿臥山椒。
涸澤防漁竭,炊沙慮釜焦。
萑苻頻汎海,芻粟為援遼。
憂國寧辭瘁,勞民亟起彫。
恩覃三戶潤,化洽十城饒。
已訝珠還浦,更看月應潮。
星臨南極動,川到北溟朝。
杲日扶丹轂,慶雲麗絳霄。
微茫仙島近,縹緲化城遙。
河伯來呈瑞,鮫人出獻綃。
海浮光冉冉,山攦指翹翹。
酌水知河潤,戴星切斗杓。
豎儒何以頌,參岳奠南條。
參考注釋
興文
(1).提倡文治,致力教化。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 南郡 獲白*虎,亦偃武興文之應也。”《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吏不催租,夜不閉門。百姓樂業,立學興文。”
(2).有感而發之文。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 南朝 齊 謝朓 《和蕭中庶直石頭》詩:“讌嘉多暇日,興文起淵調。”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漁樵
(1).打魚砍柴。 唐 高適 《封丘縣》詩:“我本漁樵 孟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於 江 渚之上,侶魚鰕而友麋鹿。”
(2).漁人和樵夫。 唐 王維 《桃源行》:“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攜家石湖賞拒霜》詩:“漁樵引入新花塢,兒女扶登小錦城。” 清 顧光旭 《弓插》詩:“隔水斷漁樵,橫斜壞木橋。” 魯迅 《南腔北調集·聽說夢》:“至於另有些夢為隱士,夢為漁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實也只是豫感飯碗之脆,而卻思將吃飯範圍擴大起來。”
(3).指隱居。 南朝 梁 劉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應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懷漁樵。” 唐 杜甫 《村夜》詩:“胡羯何多難,漁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記·乘醉騎驢》:“乾坤傲,永不踏紅塵向市朝,真喚做聖世漁樵。”
李之世名句,壽張太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