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世變江河日,不使君臣分義亡
史資教 《謁二賢祠》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史資教的《謁二賢祠》
全文:
雅志盱衡吊首陽,空山古木棲幽芳。
清風拂拂薇苗秀,勁節稜稜鹿骨香。
一餓爭傳千古頌,雙魂並慰萬年揚。
任教世變江河日,不使君臣分義亡。
參考注釋
任教
擔任教師、教練等工作
他在大學任教
世變
時代的變遷;世事的變化。《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 宋 陸游 《月下小酌》詩:“世變浩無窮,成敗翻覆手。” 清 惲敬 《乙瑛碑跋》:“蓋 東漢 之末,其風氣漸及 六朝 ,可以觀世變也。” 朱自清 《<文集>二自序》:“中間相隔五年,看過了多少世變;寫到這裡,不由得要停筆吟味起來。”
江河
(1) 長江和黃河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
(2) 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不使
不順從。《墨子·非命下》:“若以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三》:“《爾雅》:使,從也。天鬼不從,猶上文言上帝不順耳。”《漢書·外戚傳·趙皇后》:“少主幼弱則大臣不使。” 顏師古 註:“不使,不可使從命也。”《後漢書·龐參傳》:“今苟貪不毛之地,營恤不使之民,暴軍 伊吾 之野,以慮三族之外,果破 涼州 ,禍亂至今。”
君臣
(1).君主與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彼見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陽禮教讓賦》:“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禮無違者,遂詣賓主之情。”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當日君臣荒樂,文武酣嬉之狀,如遇目前。”
(2).中醫方劑中的主藥與輔藥。《素問·至真要大論》:“方制君臣何謂也? 岐伯 曰:‘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雲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恆言·蔡瑞虹忍辱報仇》:“ 吳金 害了個寒症, 陳小四 假意殷勤,贖藥調理。那藥不按君臣,一服見效, 吳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調飲啜》:“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與食較,則食為君而肉為臣。”詳“ 君臣佐使 ”。
分義
(1).謂遵守名分,為所宜為。《荀子·強國》:“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 楊倞 註:“分,謂上下有分;義,謂各得其宜。” 唐 元稹 《胡證授定遠將軍制》:“爾等率其屬部,分義甚明,皆吾勞臣。” 明 張居正 《考滿辭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鑒愚誠,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義,勉效馳驅。”
(2).情分;情義。《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子如 少機警,有口辯,好交遊豪傑,與 高祖 相結託,分義甚深。”《北史·楊愔傳》:“撫養孤幼,慈旨溫顏,鹹出仁厚。重分義,輕貨財,前後賜與,多散之親族。” 宋 司馬光 《又謝龐參政啟》:“道同志合,出處如壹,分義之美,近古所希。” 元 無名氏 《契約文字》第四折:“他是個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須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猶當罪,可不俺關親人絶分義。”
史資教名句,謁二賢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