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余繼登的《田夫謠送馬瑞河父母之霑益》
全文:
田夫無外事,惟有佃其田。
腰鐮與荷鋤,兩兩相比肩。
偶爾理田器,相攜向市廛。
忽聞城市言,官長近已遷。
行當舍我去,不復久留連。
倉忙到縣門,車馬已駢闐。
驚愕語同輩,茲事良已然。
自從官長來,於今五六年。
年年納租後,家家飽粥饘。
雞犬夜不驚,村舍常安眠。
積穀為我賑,逋賦為我蠲。
時有三老來,化誨為我宣。
兒童各長成,恩德及煢㾓。
信是田家樂,賴得官長賢。
自謂長若斯,閭里得生全。
今去欲何之,惝恍心若煎。
去從官長去,不知何時還。
來時不預料,囊無送劉錢。
徒爾臥轅下,相將車牽牽。
聞說官長去,行行向南滇。
滇南萬餘里,道路太綿延。
中復經巫峽,崟崎摩蒼天。
況當五月時,赤日赫如燀。
田夫有圓笠,不敢獻君前。
但願加餐食,以慰心拳拳。
尚來福吾民,勿此長棄捐。
僕夫早嚴駕,五馬何翩翩。
雲樹隔行蹤,有淚如迸泉。
參考注釋
積穀
(1).儲存穀物。《漢書·鄭吉傳》:“ 宣帝 時, 吉 以侍郎田 渠黎 ,積穀,因發諸國兵攻破 車師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夫農廣則穀積,用儉則財畜,畜財積穀而有憂患之虞者,未之有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積穀》:“積穀所以備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
(2).指儲存著的穀物。《舊唐書·劉晏傳》:“ 潭 、 衡 、 桂陽 必多積穀,關輔汲汲,只緣兵糧。” 清 王士禛 《居易錄談》卷中:“自去歲冬月以來,頻發帑金,蠲免正賦,輓運積穀,轉運漕糧。”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逋賦
(1).未交的賦稅。《漢書·武帝紀》:“行所巡至, 博 、 奉高 、 蛇丘 、 歷城 、 梁父 ,民田租、逋賦貸,已除。” 顏師古 註:“逋賦,未出賦者也。”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賦稅》:“ 周世宗 嘗患賦稅之不均,詔長吏重定。 潁州 刺史 王祚 躬行部縣,均其輕重,補流民逋賦以萬數,增其舊籍。”《清史稿·宣宗紀二》:“八月甲子,以皇太后六旬萬壽,普免各省逋賦。”
(2).指逃避賦稅。《明史·張居正傳》:“ 居正 以 江 南貴豪怙勢及諸奸猾吏民善逋賦,選大吏精悍者嚴行督責。”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農夫占田寡,而為傭耕。其收租稅,畝錢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縛詣吏,榜笞與逋賦等。”
余繼登名句,田夫謠送馬瑞河父母之霑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