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寄的《鵪鶉篇》
全文:
有隼逐鵪鶉,皇回見人投。
兩翩塌地飛,拍拍如有求。
主人頓起憐,手援置案頭。
為之許長久,即向僮僕謀。
先有鸚鵡鳥,鳥去籠在否。
其籠頗寬敞,堤防事事周。
諒無狐狸患,鷹鶻眼敢偷。
安頓使得所,於我心無憂。
胡為忽僵仆,轉側向兩眸。
羽毛蹙一片,細腿如繭抽。
傷哉膽驚破,痛定魂難收。
剪紙招其歸,書符騙其讎。
炬火熨其體,溫湯暖其喉。
腹伸漸趯趯,抖擻何赳赳。
悍氣欲赴斗,老拳應無儔。
懸之廊檐下,群雀遠啾啾。
明日復來視,頭破血迸流。
往來滿籠撞,思飛無時休。
誡以勿復爾,斯籠可優遊。
外物既不乾,飲啄免力搜。
粲粲白粱粟,涓涓泉滿甌。
向者浪跳躍,几几飽鵂鶹。
今胡不少慰,留滯勝戈矛。
物性卒難改,放之無怨尤。
為謝敝籠窄,任爾天衢游。
參考注釋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嗚呼!地土風氣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鶴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惟有陰陽五行之僻論,跋扈於學界,語及物性,則緣附以為辭,怪誕支離,不可窮詰。”
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怨尤
怨恨責怪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造怨尤也。——《呂氏春秋·誣徒》
李寄名句,鵪鶉篇名句
名句推薦
日長沙岸立卷下作「日日長沙岸」
項平父《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