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許景衡的《李伯時畫陶淵明其猶子遺余作此謝之》
全文:
斯人今何在,古冢號寒木。
簡編漫遺言,風采不可復。
龍眠真偉人,千載識高躅。
神交入心匠,醉墨爛盈幅。
蕭然出塵意,豈獨舊眉目。
仲容還好事,收拾珍笥櫝。
世人渾未見,惠然投我欲。
乘田元不恥,折腰亦何辱。
行藏固有在,今昔豈余獨。
新詩第甲乙,三徑森松菊。
少陵曾未知,浪疑公避俗。
我生痴鈍殺,野性等麋鹿。
長恐探道淺,輕比抵鵲玉。
人生適意耳,何苦自羈束。
低頭拜公像,塵土方碌碌。
參考注釋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出塵
(1).超出世俗。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絜,乾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韋莊 《題安定張使君》:“器度風標合出塵,桂宮何負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尋聲審聽,泠然出塵幽韻。” 魯迅 《書信集·致陶亢德》:“大札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
(2).佛教語。脫離煩惱的塵垢。《四十二章經》:“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3).指出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不如削髮出塵,可無此慮。”
豈獨
難道只是;何止。《左傳·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遺德刑,以伯諸侯,豈獨遺諸敝邑,敢私布之。”《莊子·胠篋》:“然而 田成子 一旦殺 齊 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 唐 杜甫 《有感》詩之四:“終依古封建,豈獨聽簫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使朝廷與 夏國 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 夏國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清 黃遵憲 《四用前韻》:“豈獨 漢 唐 無此禍,五洲驚怪國人狂。”
眉目
(1) 眉和眼
(2) 面貌
眉目清秀
(3) 事情的頭緒
把事情弄出點眉目來再走
(4) 文章的條理
在重要處劃線以清眉目
許景衡名句,李伯時畫陶淵明其猶子遺余作此謝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