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龍門灘同盧原父原文
西江流浩浩,日落水逾碧。
清溪與翠岫,上下同一色。
蘆林聞雁聲,石瀨拋魚尺。
過櫓盪流文,龍鱗細如織。
行行到龍門,水落石罅窄。
疾風驅奔雷,飛湍□裂帛。
萬弩射不回,纜絕篙無力。
我舟若怒馬,蹄齧不受勒。
青山前揖人,欲往不可即。
幸有盈尊酒,與子消永夕。
詩詞問答
問:上龍門灘同盧原父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上龍門灘同盧原父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西江
珠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雲南,到廣西梧州後稱西江,全長2129公里
浩浩
(1) 廣闊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勢很大
浩浩湯湯。——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浩浩長江水,奔流向東海
落水
掉在水裡,比喻墮落;指下水落入圈套。比喻參與壞事
下同
指下面說的跟這裡說的相同(多用於附註)
一色
(1).單色;一種顏色。《漢書·梅福傳》:“一色成體謂之醇,白黑雜合謂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詩:“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煙墩》:“你站立墩上,憑堞遠眺,俯瞰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滄海,遙瞻那峰巒千里嵐氣迷濛的群山。”
(2).一種;一類。《唐六典·戶部尚書·金部郎中》:“ 開元 二十年敕,以為﹝俸食﹞名目雖多,料數先定,既煩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後,合為一色,都以月俸為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望請命婦會於別殿;九部樂從東門入;散樂一色,伏望停省。”
(3).謂全部一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註:“必用一色純米,勿使有雜。” 金 元好問 《雪岩》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 郁達夫 《遲桂花》:“這沉靜清徹的聲氣,也和 翁則生 的一色而沒有兩樣。”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一:“土改時,我分一幢地主的橫屋,一色的青瓦。”
石瀨
(1).水為石激形成的急流。《楚辭·九歌·湘君》:“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 王逸 補註:“瀨,湍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東馳土山兮,北揭石瀨。” 唐 陳子昂 《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詩:“巖庭交雜樹,石瀨瀉鳴泉。”
(2).猶石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九鯉湖日記》:“返祠,往 蓬萊石 ,跣足步澗中。石瀨平曠,清流輕淺,十洲三島,竟褰衣而涉也。” 清 唐孫華 《挽朱立雲》詩之一:“石瀨同看千頃碧,磵牕閒寫數峯青。”
盪流
飄流。 宋 梅堯臣 《蘇明允木山》詩:“魚鳧水射幾千山,蠹肌爛隨沙盪流。” 曹葆華 《她這一點頭》詩:“我佇立台階,情波盪流。”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水落
(1).水位下降。《爾雅·釋詁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註:“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瀨》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軾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石罅
石縫,指狹谷中小道
疾風
(1).急劇而猛烈的風。《莊子·天下》:“﹝ 禹 ﹞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 南朝 宋 鮑照 《出自薊北門行》:“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 唐 元稹 《授劉悟檢校司空幽州節度使制》:“勁草可以受疾風,盤根然後見利器。” 清 孫枝蔚 《雨》詩:“久雨眠荒寺,疾風吹晚鐘。”
(2).比喻劇烈的變故、變亂。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是以聖王安而不逸,以慮危也;存而設備,以懼亡也。故疾風卒至而無摧拔之憂,天下有變而無傾危之患矣。”
(3).氣象學術語。指蒲福風級七級風。
奔雷
聲響猛烈的雷。 唐 杜甫 《朝》詩之二:“ 巫山 終可怪,昨夜有奔雷。”《水滸傳》第一回:“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隻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
飛湍
急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 白水 ﹞水出山腹,掛流三四百丈,飛湍林表,望若懸素。” 唐 李白 《蜀道難》詩:“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厓轉石萬壑雷。” 明 練於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三十六峯凌虹霓,飛湍噴雪臨迴溪。”
裂帛
(1).撕裂繒帛。《左傳·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
(2).指撕裂繒帛發出的清厲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水滸傳》第七一回:“是夜三更時候,只聽得天上一聲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門上。” 艾明之 《她和她的歌》十五:“‘爸爸!’ 白小玲 發出一聲聲和她年齡不相稱的裂帛似地叫喊。”
(3).裁帛作書。《文選·江淹<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 李善 註:“《漢書》曰:‘ 常惠 教 漢 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鴈,足有係帛書, 蘇武 等在某澤中。’” 唐 徐彥伯 《擬古》詩之一:“裂帛附雙燕,為予向 遼東 。”
(4).指古代的書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欲其詳悉於體國,必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註:“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後漢書·侯霸傳》:“﹝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書·郗士美傳》:“﹝ 士美 ﹞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 元載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遜。”
無力
(1) 沒有力氣
四肢無力
(2) 沒有力量
無力解決
怒馬
(1).奮馬。《左傳·定公八年》:“ 林楚 怒馬及衢而馳, 陽越 射之,不中。” 宋 蘇軾 《方山子傳》:“ 方山子 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2).體健氣壯的馬。《後漢書·第五倫傳》:“ 蜀 地肥饒,人吏富實,掾史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李賢 註:“怒馬,謂馬之肥壯,其氣憤怒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僕十餘輩,皆騎怒馬如龍。”
蹄齧
亦作“ 蹄囓 ”。 1.馬用蹄踢和用嘴咬。《周禮·夏官·庾人》“攻駒” 漢 鄭玄 註:“攻駒,制其蹄齧者。”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有惡馬,不可馭,蹄囓傷人多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定數》:“二馬蹄齧,遂曳像於地,腹中珍貨悉露。”
(2).引申指劣馬。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二:“君看 渥窪 種,態與駑駘異。不雜蹄齧間,逍遙有能事。”
(3).比喻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傾軋。《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詩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將移住南山邊。” 宋 賀鑄 《望湘人》詞:“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尊酒
猶杯酒。 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人》詩:“耿耿尊酒前,聯雁飛愁音。”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尊酒之間,一談一笑,甚有前輩風,今不復見矣。” 清 方文 《從吳錦雯讀宋玉叔詩喜而有寄》詩:“惆悵掩尊酒,何時共懽讌。”
永夕
(1).長夜;通宵。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 范 張 款款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唐 陳子昂 《冬夜宴臨邛李錄事宅序》:“池臺鐘鼓,雖有會於終朝;琴酒管絃,未窮歡於永夕。”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上元》:“而城市張燈,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
(2).謂度過長夜;消磨夜間時光。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不系園》:“客來斯舟,可以御風,可以永夕。”
標籤:龍門
詩詞推薦
讀香港黃居素居士惠詩,步原韻
巨贊〔清代〕道誼常新玉可溫,鐘山無恙境猶存。舊聞競說心先物,新進唯知風動幡。不二義高難湊泊,雙非行業費辛勤。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