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見人天界,臨池笑劫灰

佘翔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二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二》

全文:
南宗初問道,振策陟崔嵬。
寶座參雲合,珠簾射日開。
鳳停千佛嶺,龜傍九蓮台。
欲見人天界,臨池笑劫灰

佘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見人

(1).中人,見證人。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二折:“你要借錢,我問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見人,要一箇立文書人。” 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只是其間委曲,怎生得箇明白的見人可也好那。”《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特請親家到來,做個見人,與我每畫個字兒。”

(2).謂與人相見。《紅樓夢》第四六回:“還這么鬧起來,怎么見人呢?”

天界

(1).猶天際。 晉 陶潛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清氣澄餘滓,杳然天界高。” 南朝 齊 張融 《海賦》:“淹漢星墟,滲河天界。”

(2).佛教語。十界之一。包括六欲天、四禪天和四空天。 南朝 梁 劉潛 《平等寺剎下銘序》:“天界飾其四園,龍宮陳其七寳。”

(3).猶上界。《水滸傳》第七一回:“三則上薦 晁天王 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見。”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九宮也是天界宮殿名,據云其中有九個小宮殿。”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怕她要離去這個塵寰,飛回天界去了呢!”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法*輪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佘翔名句,登名山寺宿高蓋蘭若紀興·其二名句

詩詞推薦

欲見人天界,臨池笑劫灰 詩詞名句